第259章乱世奸臣(三十五t)如何成为超强军师……
寒暄过後,蔡子毅也顺势步入了正题。
“临行之前,项将军说有一句话,想托末将之口转于宋将军。”
宋策擡手示意他坐下,和缓一笑:“请讲。”
“将军说,南地百姓久经战乱,早已战战兢兢,不堪其苦。惟愿我军所有兵力归顺大历後,宋将军能信守承诺,善待我南地百姓。”
宋策闻言肃然起身,郑重道:“蔡队长,你回去转告项将军,我大历向来以民为本,以信服人,无论是秦地丶齐地丶南地,还是日後的北燕,我大历都将视之如一,爱之如一!无论是赋税丶田亩之策,还是免徭丶新政之好,南地皆会与国策一致,绝无半分区待。”
这话一出,蔡子毅紧绷的肩背瞬间松了大半。他再次起身拱手,激荡道:“末将斗胆,替万千南地百姓深拜将军了!”
宋策微一点头,“不必多礼,你且在新都歇息几日,待养足精神,再行返回南地也不迟。”
“多谢宋将军!”
一晃三日过去,蔡子毅便不再多做停留,与几人拜别後就带着一衆亲随告辞离开了。
南地最大的一方势力归顺宋策後,其馀弱小势力纷纷效仿之,几乎全数尽皆归于大历。至此,整个大历的疆域足足扩充了大半。除了盘踞北地的燕军以及偏安秦西的少数孟军,大历已经完全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此後,为安定民心,宋策亲自镇守新都以西的邺城,除旧布新,选贤举能,发展生産,迅速让南地各州县发展起来,短短一年多时间,邺城臻于极盛,周边各县友好通商,再无战事。
与此同时,秦西,孟家村。
孟天锡搁下笔,反复读了几遍刚刚写好的书信,不由得眉头紧锁。陆英站在一旁,见他神色凝重,下意识问道:“天锡,你这是……”
孟天锡低叹一声,将书信递给陆英,“北燕兵强马壮,咱们孟军只存兵三千,眼下若要强对,如今无异于以卵击石。如今项文德率兵归顺大历,我孟天锡……也该做出取舍了。”
陆英接过书信细细读了一遍,良久,他才怅然道:“孟家军世代驻守秦地,是为一方霸主,如今却要反过来依附大历,我这心中实在不甘。”
“不甘?”
孟天锡叹了口气,“我又何尝不是?可咱们秦州经那一役後元气大伤,若再看不清形势与大历为敌,怕是日後这天下,再无我孟家军一兵一卒了。”
“将军大义。”陆英挺直身体,板板正正地对孟天锡深行一礼,“眼下局势比人强,宋策此人不仅用兵如神,还心怀百姓,若咱们投……追随于他,对我秦西百姓而言,也算一条生路了。”
孟天锡沉默良久,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兜兜转转三个多月,孟家军最後一支旧部正式归于大历。为此,宋策修书一封送往皇城,将秦丶齐丶南三地的情况一一禀报魏绍素。
晚风轻轻吹过,带来了阵阵的凉意。
紫宸殿内,魏绍素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那棵依旧繁茂的柘木,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大历国土尽丧,皇城几经迁徙,百姓也流离失所,堂堂华夏正统,只能僻处一隅,茍且存生。可如今呢?大历朝上下安和,秦丶齐丶南三地尽数归入版图,疆域较之从前扩充数倍,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宋策之功啊!
想着想着,魏绍素忍不住扬声赞了起来。
内侍总管邓平见状忙跪伏在地,讨巧道:“全赖陛下慧眼识珠,当初金殿之上力排衆议重用宋将军,才能有如今的大好局面啊!陛下英明!”
魏绍素闻言只是淡淡一笑,“你倒是会说话。”
“陛下,这可都是奴婢的肺腑之言啊!”
“呵呵,如今秦地安稳,齐地富庶,南地归心,孤能得宋策,犹如昭烈帝得忠武侯。邓平,传孤旨意,封宋策为长平侯,享万户食邑,并将前章王魏竟思府邸赐下,再赐定国金牌一面,衆卿见之,如同事君。除此之外,再赐黄金万两,宝马百匹,美姬丶歌舞女者五十人,以示孤恩。”
“陛下,这……”
邓平跪在地上,脸上迟疑了一下,像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定国金牌这等皇家信物,纵观大历开国以来,能得此殊荣者,还从未有过。
魏绍素看着案上跳动的烛火,轻声斥道:“还不快去?”
邓平身子一颤,连忙叩首:“是!陛下!奴婢这就去传旨!”
等到传旨的队伍快马加鞭抵达邺城时,已是深秋。彼时宋策刚在孟天锡等人的带路下收复耒旭城,回到邺城还没歇上两个时辰,就听闻皇城来人了。
面对圣旨上的一句句封赏,宋策站立如松,固辞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