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任重道远再优秀的运动员都会有妥协丶……
走完各种流程後,夏月姿便把孟欣带到冰场上训练,方便她跟其他孩子熟悉。
对于运动员来说,教练组人员变动是常事,只要主教练还在,他们的心就能定下来。
杨依雁戴好护具,由夏月姿带上冰进行连3T练习。
孟欣则拿起吊杆,带冯思迈进行3A训练。
交接第一天时,夏月姿就跟她说了几个孩子的优缺点,还商量之後的训练细节,尤其是男单方面。
双人滑出身让孟欣比夏月姿更了解男运动员的发育关,两位教练一拍即合,定下了两人增肌方案。
杨依雁回国比小师弟要晚,看见他脸上显眼的婴儿肥还吓了一跳,想着他是不是在国外太放纵了些。
结果刚在食堂坐下,就看见两位教练的双手都举着餐盘,上面的牛肉份量让杨依雁久久无法回过神,伸出小手想戳戳冯思迈问些什麽,就见他已经习以为常地拿起筷子往嘴里塞了。
夏月姿拿起手机,拍下杨依雁跳完3T後用滑行调整再接3T的过程。
杨依雁在陆地上已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分段练习,点冰的姿态和用刃都是正确的,能连3lo也足以证明她不缺爆发力,那就只剩下衔接节奏问题了。
调整之後再进行连跳,可以让运动员更好地感受两次跳跃之间节奏和重心的转换。
夏月姿这麽着急让杨依雁点亮新连跳,除了为她的小腰着想,还有杨母前不久的一通电话。
这小妮子期中考试成绩下滑到年级中游水平,虽说凭着“国家级运动健将”的荣誉证书能让她用体育生的身份特招进高中,但文化课落下太多也不是个好事。
毕竟多少人对运动员的刻板印象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杨母也不想自家孩子是个睁眼瞎,已经找好了补课机构,等她比完总决赛就打包送过去速成,要是这丫头期末考试成绩还没什麽长进,从寒假开始训练时间就得缩减,什麽时候起来了再加练。
夏月姿自己是体大毕业,初中的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唯一能帮上忙的就是外语,本想让冯思迈带带她,又想到他今年要中考,要是真让两人坐一起学习,恐怕冯母就要来闹了。
想起冯母给冯思迈安排的补习班,夏月姿看他的眼神都带着些怜悯,节目情绪这麽好,只怕是长期积压下来的结果。
等杨依雁能不靠吊杆落下一组足周的3T+3T时,华国杯的门票已经开售。
今年的华国杯坐落在北京,作为大奖赛分站赛之一,夏月姿必然会去观看。
比赛时间在工作日,看台上观衆不多,要麽是当天无课大学生,要麽是休假的打工人,夏月姿和孟欣很快就找到了一个视野极佳的位置,她们看的这一场是女单自由滑。
夏月姿翻着从工作人员手上拿的宣传册,印在第一页的就是温哥华冬奥会的女单冠军。
馀光瞥见这位女单选手,孟欣眼神有些复杂:“人都退役了,韩冰协还把她拉出来。”
温哥华夺冠後成恩熙几乎淡出花滑比赛,不久後伤退,又突然在这个赛季宣布复出,剑指索契。
“没人了呗,又不是只有韩国是这麽干的。”
夏月姿语气平淡,倒是把人哽得无话可说。望着逐渐走上冰场的女单选手,孟教练转头又展望未来:“明年冬奥会又是一出大戏,听说俄罗斯向奥委会申请,给花滑塞了一个团体赛进去。”
“俄罗斯冰雪项目实力雄厚,又是东道主,想给自己多捞一块金牌也没什麽稀奇的,而且这也给其他选手上领奖台的机会了。”
不是所有国家花滑四项都全面发展,比如说华国,双人突出,单人平庸,冰舞不知道歪哪去了;再说日本,单人强得没边,双人丶冰舞照样跛腿;哪怕是一些发展了很多年的欧美国家,也有一些难以弥补的项目缺陷。
奥运团体赛的出现,让跛腿项目的选手看到了站上领奖台的希望,自然会把重心放在团体赛上。
就算这块奖牌的含金量没那麽高,出席商业活动的时候也能说自己获得过奥运奖牌,毕竟是项小衆运动,谁会闲的没事干去深究。
夏月姿现在都还记得日本有对好命的冰舞组合,全日锦爆种拿到奥运名额,结果个人赛连自由舞都没进去,硬是靠着其他三项站上了团体赛领奖台,然後美美退役。
“说的也是,不过我都不指望我们国家能拿牌,能挺进第二轮就很好了。”
孟欣说得悲观,但两人心里都清楚,这就是华国花滑的现状。
“不说这些事了,舒雨要出来了。”
姜舒雨作为华国成年组女单的顶梁柱,自然是要站在家门口守着的,她的表演依旧平淡,只有在完成跳跃时冰迷才会鼓掌。
毕竟是自家选手,结束时的掌声也会比其他国家的选手热烈一些。
张梦倚短节目发挥不错,出场顺序在姜舒雨之後。
夏月姿远远望着站在冰场上的女孩,冰上的身姿与记忆重合,只是现在的她脸上还带着稚气,身形也更为瘦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