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镜组词 > 第 33 章(第2页)

第 33 章(第2页)

这些发现让我警惕。

人世的复杂程度远超预期,开化工作如同在雷区中播种,稍有不慎,可能不仅无法唤醒他人,反而会引来更危险的关注。

我必须更加谨慎。

牧元一是我最亲密的“人类观察样本”。他善良丶乐观,手艺赋予了他一种与物质世界和谐共处的能力。但他也有着普通人的烦恼和局限,对店铺未来的焦虑,对人际关系的简单理解,对更深层哲学问题的天然迟钝。

他有时会好奇地问我:“姜察,你好像对什麽都看得很淡,就没有什麽特别想要的东西,或者特别害怕失去的人吗?”

我只是淡淡回答:“得到与失去,不过是变化的不同形态。”

他会摇摇头,笑我“像个哲学家”,然後继续埋头于他的创作。

我与他朝夕相处,模仿着人类的社交礼仪,但内心始终隔着一层无形的玻璃。

我能分析他的情绪,预判他的行为,却无法真正“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

这种绝对的疏离感,有时会让我感到一种奇特的孤独,并非情感上的寂寞,而是物种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带来的存在性孤独。

我开化他人,是为了减轻冥府的负担,是为了实验,但我自己,却永远无法真正融入这个世界,姜察这个身份,只是一个方便行动的躯壳,我的核心,依旧是那面悬浮在冥府深处的镜子。

直到那天,一位失去独子的母亲来到“偶居”,希望定制一个和儿子一模一样的娃娃。她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眼神空洞,仿佛灵魂已被抽走。我尝试引导她,是否愿意做一个“成长”版的娃娃,想象儿子如果长大成人会是什麽模样。

她突然激动起来,死死抓住我的胳膊,指甲几乎掐进我的肉里:“不,我就要他原来的样子,一点都不能变,他就是他!”

她的执念如此之深,如同钢铁堡垒,任何理性的引导都无法穿透。

最终,我们只能按照片完美复制了她儿子的娃娃。

拿到娃娃的那一刻,她紧紧抱住,仿佛那是她生命的全部,然後失魂落魄地离开。

几天後,我感知到一股熟悉而充满执念的灵魂波动出现在城市边缘。

那位母亲抱着娃娃,从高楼一跃而下,她的意识比生前更加凝固,对那个娃娃的执念成了她存在的唯一支柱,直接加入了冥府边界外的迷雾海。

这次“失败”让我意识到开化工作的艰难。

对于某些被深度创伤和执念绑定的人,常规的啓发收效甚微,他们的意识结构已经僵化,如同化石。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课题。

面对挑战我没有气馁,而是开始思考新的策略。

或许,对于某些极度固执的灵魂,需要更强烈的冲击,或者从更早的阶段入手,比如,影响那些意识尚未完全定型的儿童,但这涉及更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潜在风险。

鉴于那位母亲的悲剧,我将目光投向了意识更具可塑性的儿童。

恰好,一位焦虑的母亲带着她沉默寡言的七岁女儿来到“偶居”。

女孩名叫莉莉,在学校被孤立,沉迷于自己的幻想世界,母亲希望定制一个“能陪伴莉莉”的娃娃,最好是看起来开朗快乐的。

牧元一热情地设计着阳光娃娃的草图。

我却蹲下身,平视着莉莉躲闪的眼睛,轻声问:“莉莉,你想要一个什麽样的朋友?是和大家期望的一样活泼的,还是能理解你安静世界的?”

莉莉怯生生地指了指角落里一个未完成的,带着些许忧郁神情的精灵娃娃雏形。

母亲立刻反对:“那太阴郁了!她需要的是阳光!”

我看向母亲:“您希望娃娃治愈她,还是先接纳真实的她?”

母亲愣住了。

我破例允许莉莉参与部分创作过程,让她为精灵娃娃选择布料颜色,设计小巧的饰品,过程中,我引导她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是细微的偏好。

渐渐地,莉莉的话多了起来,眼睛里有了一丝光亮。

当那个带着莉莉自身气息的“安静精灵”娃娃完成时,她紧紧抱住,露出了久违的丶真实的微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