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甘草汤医案 > 第17章 师徒和旧账清(第2页)

第17章 师徒和旧账清(第2页)

台下有人低语:“她是母亲啊……孩子被绑,谁能不乱?”

紫苏抬手止声,声音清冷如泉:“母则强,情可悯,然法不可枉。慈爱不能成为施毒的理由,悲痛不能掩盖杀人的事实。”

他宣判:“阿胶、轻粉合谋用药致人死亡,证据确凿,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监禁于女牢与死狱,以观其后续言行。”

“苍耳子牵线伪药交易,知情不报,杖责三十,百草堂停业三月,三年内不得重开药坊。”

甘草上前一步,补充道:“伪药之祸,不在贫寒,而在贪欲。若因困顿便可违律,天下药铺皆可成毒窟。今日判之,非为苛责弱者,而是警醒众人:医者持秤,一头是命,一头是心。秤偏一分,便是人命倾覆。”

人群静默。风穿过廊柱,吹动案前纸张哗哗作响。片刻后,一位老药工缓缓点头,继而有人跟着附和,低语渐成共识。

午后,阳光洒满润安堂门前空地。一张香案早已摆好,檀香袅袅升起,缭绕如酥。旧匾早已焚毁,门楣空荡,像一张沉默的嘴,等待重新命名。紫苏携木盒而来,盒中是一方新匾,黑底金字,笔力遒劲,书“神断”二字。

他转向甘草,郑重道:“此匾赐你,以彰破案之功。”

甘草拱手,神色谦和:“断案非一人之力。荆芥布防破庙,彻夜蹲守,终擒奸细;橘红献图示险,冒死传信;芦根查访流民踪迹,跋涉数十里,只为一线线索;黄连冒雨诵诀诱敌,声嘶力竭,几近昏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若论‘神断’,应属众人。”

说罢,他接过匾额,却没有悬于正厅中央,而是转身步入侧厢,亲手挂于东壁。匾下另题四字,墨迹未干:“众智堂”。

“是非明于集思,危局破于合力。”他说,“此堂不供个人,只记众人协力之功。一人之智有限,众人之智无穷。今日之事,若非群策群力,焉能水落石出?”

雄黄携黄连上前,手中各执一支松烟墨笔。两人并肩立于门楣前,提笔蘸墨,在素绢上写下三个大字:润安堂。

笔锋沉稳,力透纸背,每一划都像是刻进时光里。“润物无声,安身守正”,字成之时,围观百姓轻声念出,声音汇成一片,宛如祷祝。

鞭炮响起,药香点燃。老药师们捧着新采药材进门,神情庄重如迎圣物;孩童抱着药碾跑过门槛,笑声清脆如铃。一块块饮片被整齐码入柜中,戥秤轻响,包药纸窸窣作声。整个药堂仿佛重新活了过来,气息流转,生机盎然。

甘草立于门前,风吹药幡猎猎作响,檐角滴水落地成点,一声一声,像是时间的脚步。他望着远处官狱高墙,目光未移。那铜片上的接缝,仍未解开;木牌上的“逆”字,亦未落定归属。他知道,有些事尚未完结,有些谜题仍在暗处蛰伏。

但眼下,药炉已燃,门户重开。

黄连端着一碗刚煎好的安神汤走出后院,热气氤氲,药香扑鼻。他递给一位候诊的老妇,动作轻柔。老人接过时手微抖,药汁晃出半匙,泼洒在青砖地上,瞬间洇开一片褐色痕迹。

黄连并未皱眉,也没有责备,只是轻轻扶住碗沿,等她站稳才松手。他的眼神温和,像春日溪水,不争不躁。老妇低声谢过,拄着拐慢慢走远,身影融入人群。

这一幕落在甘草眼中,他嘴角微扬。他知道,真正的医者,不只是治病,更是护心。

这时,雄黄走到他身旁,递来一张纸条。是昨夜衙役送来的记录:轻粉入狱前,曾向看守索要纸笔,写下一行字,未署名,只按了个指印。

纸上写着:“模具藏在铁盒夹层,若想知‘附子’真名,第七夜可渡江。”

甘草盯着那行字,不动声色。他的心跳并未加快,眼神也未波动,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切。然而,唯有他自己知道,胸腔深处那一瞬的悸动——那不是一个名字的悬念,而是一段被刻意掩埋的往事即将浮出水面的预兆。

他将纸条折好,收入袖中,动作从容。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隐于阴影。

这时,一名小吏匆匆奔来,手中托着一只灰布包袱,神色紧张:“大人,狱中传来消息,轻粉在交出模具前,要求见一人。”

“谁?”甘草问,声音平静。

小吏低头,声音压得很低:“他说——要见甘草。”

喜欢甘草断案集请大家收藏:dududu甘草断案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