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禾心满意足地吃着碗里热气腾腾的杀猪菜,感受着那酸香浓郁、肥而不腻的滋味在口腔里爆炸开来。
作为曾经的生活类美食博主,她对“吃”有着乎常人的热爱和研究。
在现代社会,她尝过各种版本的杀猪菜,从东北特色餐馆的精致还原到网红店的创新改良,用料或许更讲究,摆盘或许更精美,但似乎总缺少了一种灵魂性的东西。
而眼前这碗,用料朴实无华——自家腌渍酵恰到好处的酸菜、刚刚宰杀还带着体温的猪肉、灌制新鲜的血肠、农家自产的红薯粉一切都粗犷而真实。
可就是这最简单的组合,在大铁柴火锅里,由姚春花那双看似粗糙却蕴藏着无限魔法的手烹调出来,竟产生了如此震撼的美味。
每一种食材的本味都被激到极致,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醇厚、奔放、直击心灵的温暖力量。
这是一种无法被精细复制的“锅气”和“人情味”。
她想起之前为数不多的几次去大队长家吃饭的经历。
无论是简单的贴饼子熬小鱼,还是偶尔尝到的葱油饼、土豆炖豆角,甚至是一碗普普通通的小米粥,经姚春花的手做出来,就是格外香甜,有种熨帖肠胃的踏实感。
那是一种将平凡食材化为神奇的家常魔法,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智慧。
一个极其“诡异”却又无比诱人的念头,猝不及防地窜进韩安禾的脑海,让她自己都差点被嘴里的肉呛到——
要是嫁给段俊安,岂不是天天都能吃到姚春花婶子做的饭了?
这个想法毫无征兆,甚至带点吃货属性的“没出息”,却真实地浮现出来。
抛开段俊安本人那挺拔的身姿和看向她时亮得惊人的眼睛,抛开段家在这村里的好名声,甚至抛开那些现实的考量。
单就“能天天吃到如此美味家常菜”这一点,竟然就构成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理由!
这简直是为她这个穿书前就致力于探索美食奥秘的灵魂量身定做的“福利”。
能近距离观摩学习姚春花的独门手艺,天天被这样温暖实在的饭菜滋养。
光是想象一下,味蕾就先投了赞成票。
她赶紧低下头,假装被热气熏红了脸,用力嚼着嘴里的肉片,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个“为了口吃的就想嫁人”的荒唐念头给嚼碎咽下去。
但心底某个角落,却因为这个纯粹基于口腹之欲的幻想,而泛起一丝连她自己都觉得好笑又无奈的涟漪。
在这物质匮乏的年代,能牢牢抓住胃的,或许真的拥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强大吸引力。
午饭的热闹和满足感尚未完全消散,队部门前的空地上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剩下的四头大肥猪被依次拖出,空气中再次弥漫起紧张而期待的气息。
这才是真正关系到每家每户年关餐桌上油水厚薄的关键时刻。
四头猪,听起来是个庞大的数字,但架不住胜利大队人口众多,家家户户都眼巴巴地指望着。
平日里或许还不显山露水,一到这种按工分、人口综合计算分配物资的时刻,人丁兴旺、劳力充足的家庭优势就立刻凸显出来。
家里壮劳力多的,工分挣得足,分到的肉自然又多又好,惹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而人口多但劳力少的,则只能靠着基数分些基本的份额,主妇们已经开始在心里精打细算哪块肉该炼油,哪块肉该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