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婆的热情瞬间又上去了一个档次,看着张嬷嬷只带着三个姑娘来挑人,想着客户家里的长辈应该是不方便管事。
既然这样,牙婆先叫过来了五个,牙行里买来的那些大户人家的管事的,然后对谈晓兰几人说:“这些都是那些官宦人家,或是大商户自小培养出来的管事的,只是因为家里出事,才不得不把这些管事的给卖了。”
家里虽然不需要管事的,谈晓兰却表现的很有兴趣,自从买过一次人,她心里的别扭也就顺过来了。
在什么地方守什么地方的规矩,现在这个社会允许买卖人口,谈晓兰没有和整个社会对立的想法,只能遵循这个社会的规矩。
至于对这些管家感兴趣,倒不是准备买回去,毕竟学挑人的机会难得,家里现在用不着,不代表以后也用不着。
谈晓兰就按着路上张嬷嬷说的,先让他们说一下自己在之前的主家,都是负责的什么事的。
五个管事的,有四个三十多岁的,在以前的主家管的都是具体的事,唯有最后一个看着有五十岁的,走路还有点跛脚的管事,说他之前跟着男主人身边,管着外院的所有事。
根据几人的特点和说辞,谈晓兰得出牙婆领过来的这几个管事,绝对是牙行里次等的管事。
她就试着对牙婆说了一句:“娘子这是糊弄我们呢,你还是让真正能做事的管事的过来吧。”
牙婆被谈晓兰说穿不拿好货出来也不尴尬,陪着笑,说:“主要是那些都是别人提前给说好的,我就不好再让他们出来,不过既然姑娘提了,我就让他们也过来。”
谈晓兰也不在意她说的是真是假,更不在意她应该是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买那些能力出众的管事的人。
谈晓兰今天过来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学东西的,至于牙婆心里怎么想的,和她就没多少关系了。
牙婆又让人带了三个管事的过来。
这三个人一进来,明显的就和之前的那五个人不一样。
他们虽然是贱籍待卖之身,却比大多数人的气质都好,谈晓兰觉得如果不是因为被发买,这几个人身上的气质会更好。
还是按着刚才的办法,让他们介绍了一番曾经都是管什么的。
三个人分别介绍了一番,谈晓兰发现他们说的,和刚才那个年龄大还跛脚的差不多。
听他们介绍完,谈晓兰又按着张嬷嬷说的,具体的问了几个人不同的问题,等他们都回答了,是不是真有能力,不用张嬷嬷再说,谈晓兰自己就已经听出来了。
谈晓兰发现,那个跛脚的管家,是真有些本领在身上的,如果不是因为家里用不着,她差点都忍不住想买回去了。
牙婆看问的差不多了,主动报了价格,她报的价格高低谈晓兰是真不知道,所以讲价的事就由张嬷嬷负责。
虽然不是真的准备买,但是并不耽搁张嬷嬷真心砍价,你来我往讲的差不多了,牙婆以为她们会定一个的时候。
谈晓兰却说:“娘子先把人领出去吧,我和妹妹们商量商量。”
牙婆把人都带了出去,回头看她们姐妹三个,真的在那里商量哪个最合适,然后牙婆就没把人领回后院,让他们先在院子里等,想着说不定待会就能定下来了。
牙婆想到是挺好,在外面等的她们商量的差不多了,进去问准备选哪一个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却是:“家里好像也没有那么多事需要管家来管,还不如买个能做重活的壮汉,守家护院的也安全。”
牙婆遇到只看不买的多了,神情一点不变的让人把管家们领去了后院,没一会又带来了几个壮汉。
谈晓兰几个看过壮汉同样没买,又让牙婆领过来小斯。
小斯带过来有十几个,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个个瘦巴巴的,不过家里前院也就是缺个跑腿送信做杂活的,只要没毛病,不够壮硕倒是没什么关系。
这次几个人是真心的挑选了,然后谈晓兰就发现,其中一个小斯,长的和跛脚管事的很像。
谈晓兰心里一动,就有了一个想法。
她先问牙婆:“那个小斯和刚才的一个管事的,是不是有什么关系?”
牙婆笑道:“姑娘眼睛看的真准,这孩子和肖管事是亲父子。”
谈晓兰:“他们家除了他们父子,还有其他人么?”
牙婆:“没了,他们家就父子俩,之前肖管事一直想他们父子俩还在一块,只可惜买主们看中父亲的相不中小子,想买小子的,又不想连带着买回去个半大老头,时间长了一直出不了手,这次就把他们父子拆开了。”
说到这里,牙婆画风一转,开始推销:“其实,用父子俩,比单用一个人还有保障,姑娘若是觉得他们父子合适,我给你便宜点。”
谈晓兰心里有了想法,对于价钱就不是特别在意了,不过有一件事却是要问清楚的。
“那个肖管事既然是跟着主家管着外院所有事宜的,他是因为什么导致的父子一起被发卖了?”
牙婆一听就知道谈晓兰这是想买,就对肖家的小子说:“你来跟姑娘说说,你们父子是因为什么被发买的。”
刚才在人群中还不显眼的少年,这会却表现的很是积极,从人群中出来,对着谈晓兰弯了腰,道:“回姑娘的话,因为家主病故,家父就从外院管事的一职卸任了。家里的产业连年亏损,为了节省开支,夫人做主把没有当值的大部分人都卖了。”
谈晓兰看向牙婆,牙婆就赶紧道:“肖小子没撒谎,他们家确实是因为产业不顺,才发买多余人手的。”
既然不是因为犯事,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谈晓兰决定把他们父子俩一起买走,就示意张嬷嬷和牙婆讲价。
张嬷嬷和牙婆讲价的时候,谈晓兰就想,待会给家里内院买人都时候,也挑一个被大家族培养好的丫头或者妇人,正好也带带家里那三个什么也不懂的丫头。
张嬷嬷和牙婆谈好价格,又让她带过来几个女管事的,几个人考察了一番,和一开始一样,让牙婆先领出去,换了普通年轻妇人。
看了年轻妇人,又看了丫头,姐妹几个商量了一遍,最后选了一个女管事的。
这个女管事的,是因为伺候的姑娘,和家里的姐妹生气,导致她被当家主母给发买了。
张嬷嬷说她精神不错,身上也没病没痛的,代表被发卖之前没有被关太长时间,也没有受刑,不是主观犯错的,应该是被殃及了鱼池。
张嬷嬷和牙婆又谈了价钱,谈好后,谈晓兰交了定金,和牙行签了短契,三天后如果都没问题,再付尾款,去衙门里给他们办理身契。
回去的路上,小菊看着车后面跟着的跛脚管事,问谈晓兰:“姐姐,家里不是不需要管事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