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相对于占据兖州、徐州、豫州的曹操来说,公孙瓒自觉麾下三十万大军还不算多。
基于目前曹操麾下的人口来看,曹操应该至少能招募出五十万大军。
不过公孙瓒不着急,目前曹操的实力还很强劲,公孙瓒不急于去与曹操硬碰硬,可以徐徐图之。
就在公孙瓒继续在河北养精蓄锐的时候,还真让公孙瓒等到了天下局势变化的时机。
目光继续回到司隶地区,也就是整个大汉的中心。
司隶地区称司州,亦称司隶校尉部。
东汉时辖郡七,河南尹、河内郡、河东郡、弘农郡、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等。
司隶校尉部的治所乃是洛阳,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当然这是董卓迁都之前,迁都之后,司隶校尉部的治所也理所当然的变为了长安。
司隶校尉部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
自董卓被杀,东汉朝廷动荡,经过王允短时间内的恢复朝纲之后,又遭到董卓旧将李傕郭汜二人的率军反攻,长安又被陷落,整个司隶地区也重新又被西凉军所把控。
而东汉朝廷的朝政也由李傕郭汜二人把控。
但国无二君,军无二主。
李傕郭汜二人失去了董卓的辖制,又怎么可能长期和平相处?
尤其是面对西凉军的主导之权,二人都想自己说了算。
谁都想压对方一头,就这样,两个人的内乱爆发了,二人互相攻斗,导致整个司隶地区一片动荡。
公孙瓒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很是振奋。
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还有一个重磅的事情会发生,那就是汉帝东出洛阳。
在公孙瓒的记忆中,就是因为李傕郭汜二人在长安相互争斗,才有了这个契机。
其根源就是李傕部下杨奉其人,不服李傕久矣,想要谋杀李傕而自立,但因事不密,被李傕察觉,李傕反过来要致杨奉于死地。
杨奉察觉到这一情况之后,立即裹挟汉帝出逃长安,想挟持汉帝到洛阳去,重立朝廷。
正是这个契机,导致整个司隶地区糜烂不已。
而后就是历史上的曹操和袁绍二人,就迎接汉帝一事有不同的看法。
曹操的麾下一直是主张迎天子,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也一直实施的这样的战略。
历史上的曹操成功迎接天子到许昌后,便是利用汉帝的影响,以天子征讨不臣。
事实表明,曹操的这一招确实好使,有天子在手上,就代表的大汉正统。
虽然汉帝时不时准备搞事情,衣带诏、刺杀等,弄的曹操有些焦头烂额。
但总的来说,挟持汉帝带来的收益却是远远大于弊端的。
而袁绍,原来的历史上占据河北之地,面对汉帝东出洛阳,其麾下文武也就曾对于是否迎接汉帝有过一番争论。
沮授就主张迎接汉帝,打的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一套主意。
但郭图、逢纪等人却是有不同的意见,认为以河北之雄,不用再迎接汉帝,也同样可以横扫南方。
以至于,袁绍那个时候也同样有些志得意满,认为天下已经近在咫尺,截获一个汉帝到手中得好好供着,袁绍觉得就是个烫手山芋。
于是,袁绍最终还是放弃了迎接汉帝的计划。
但是官渡之战的胜败却是和汉帝没有多大的关系,若当时袁绍没有失乌巢之粮草,那两军的胜负还尤为可知。
现在,公孙瓒也有自己的想法,这天子一旦东逃,那对河北来说,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当然,这个机会不是说要迎接天子。
因为,现在的曹操实力在中部各路诸侯当中,当属第一。
一旦天子落入自己的手中,那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被各路诸侯视为最大威胁。
这对公孙瓒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公孙瓒的想法一直很简单,那就是猥琐发育,把汉帝这么一个大电灯泡放在手中,那无疑是夜里点灯,想不亮都难。
因此,迎接汉帝不是公孙瓒的首选,公孙瓒的首选是夺取司隶地区。
此时的司隶地区,不像原来的历史那样,经过长时间的动乱,百姓为之一空。
现在的司隶地区,人口还有数十万户,百姓数量超过两百万。
足以和一个州相比,当然,和冀州、豫州这样的大州是比不了,但是和幽州、青州这样的州郡相比,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公孙瓒的目标就是进驻司隶地区,而后打通进入凉州的区域,将凉州也牢牢的控制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