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军,夏国一名普通的上班族。
同时,他还是一名有着十几年资历的资深军迷。
虽然此前夏国的阅兵让他一度成为了萌新军迷,但是经过快两年的重新了解,他终于可以昂挺胸地告诉其他人,李强军又变成资深老军迷了。
这天,他看准时间,准备去兴趣班接孩子放学回来。
军迷群里的信息突然开始快刷屏,不到分钟时间,就已经出现+的图标了。
李强军站在家门口思考了一会儿,想着孩子晚点接也没关系,干脆拿出手机翻看起聊天记录。
引起群友激烈讨论的源头,是群主的一段视频。
视频中,一架黄色的可变翼验证机在空中快将可变翼的角度由原本的o度平滑且快地变换到度,数个动机口此刻还跟着非常密集、明亮的马赫环。
随着可变翼切换完成,未知动机推力的提升,这架可变翼验证机以o度仰角快攀升,后面的马赫环数量降至三个,肉眼几乎难以分辨。
但李强军知道,这是切换动机了。
从马赫环的表现可以推断,动机状态接近最佳膨胀,此时动机的效率最高,产生的推力最大。
果然,这架验证机用了不到十秒的时间,就消失在镜头之中。
有大神根据云层等参照物,预估该验证机的飞行度,这架机长约米的大家伙,消失前的最高度达到了惊人的马赫!
不是?
这体型?
是轰炸机?
马赫,o度角的爬升度?
闹呢?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被拦截导弹追踪了!
大力飞砖也不是这样飞的吧?
材料、动机、散热系统等问题是什么时候解决的?
循环组合动机突破了?!
此前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视频中的轰炸机,后掠角度明显比北境联邦的那架轰炸机更大,切换度也更快,显然是材料学获得了重大突破。
可是!
之前的新闻,除了可控核聚变示范堆在建外,就只剩下要建设磁悬浮汽车验证赛道的新闻了。
没说有什么新材料突破啊!
也不对,之前国家还猛猛往天上丢火箭,最高记录一天三支重型火箭。
导致现在网络上对于火箭射这件事已经麻木了。
不过……
不好!
反应过来的李强军,语气中夹杂着迫切与激动,自言自语道:“两年都还没到啊,这是又要变成萌新的节奏啊。”
军迷群里的讨论也一直没停过。
“你们看轰炸机的机腹,明显是有挂载点的。马赫甚至更高度的情况下,常规巡航导弹,战略导弹应该收入弹舱中,我大胆推测,那是火箭动机的挂载点!这是一架可以入轨的空天轰炸机!”
“说不定人家挂载的是高能激光武器呢?”
“这不就是南天门计划里面空天飞机的验证机吗?!”
“不是,你们没注意到吗?这架轰炸机完全没有风挡啊!不会是一架无人轰炸机吧?!”
“怎么可能?我推测是有人驾驶,不过采用了全虚拟座舱。”
“我更关心,这架轰炸机的航程,能不能做到不用加油机支持就能覆盖全球的打击范围?”
“我好奇轰炸机的型号,不会就是传说中的轰-o吧?!”
“之前西飞一直没动静,是为了给我们憋个大招?”
“……”
作为十多年老军迷的李强军清楚的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