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陆拾肆二人世界没过够呗。
这日,梁文选的御桌上,一封信被递了上来。
是来自南诏的请安奏报。
自从南诏归顺,这奏报三月一封,讲一些无甚要紧的内政,顺带问梁国皇帝安。
连同奏报还会上呈一些当地特産和贡品,一时,就连荔枝这样的稀罕物,在梁国也算不上一颗难求了。
上回南诏皇子和使节来京之後,奏报勤了一些,从三月一封转为两月一封,如今便已经是来信的时机。
梁文选面色如常,将信件展开。
一开始只是平平无奇的惯常请安,梁文选一目十行地扫过,待看见後头附着的书信以及落款,眉微微皱了起来。
崔菡在旁边磨墨,见梁文选皱眉,问道:“陛下,可是南诏的信件有何不妥?”
梁文选合上信封,思索片刻:“是南诏新找回的六皇子来的信。”
“信上说,听闻朕怀疑南诏三年前想要自立为王,十分惶恐,特写信来说明,南诏绝无此意。”
“更不曾与任何人有所勾结,行动摇梁国国本一事。而三年前在百越的所谓军队,只不过是一支流窜的逃兵罢了,早已经被南诏除名,更不可能借南诏的名义,试图谋反。”
崔菡笑:“这封信倒是恰到好处。这位六皇子上回在梁国,受了不小的委屈,应当不会再捏造事实,为太傅说话。”
“是。”梁文选颔首,“如此,便能证明那信的确不是萧琮所写。”
“其实朕已然发现,这些信件虽然模仿得很像,但也并非毫无破绽。”梁文选朝後一靠,“朕找出了数年前他的奏折,已经验证。”
崔菡好奇:“是什麽?”
“邺这个字。”梁文选拿起书信,给她看,“菡娘你看,萧琮写到这个字的时候,往往会减少一笔。我想,他是为了避讳。”
“他的老师,名字便是邺。”
梁国有建邺城,奏折中写到的机会不少。想来模仿他笔迹的人也没注意到这细节。
崔菡笑道:“七郎见微知着。”
“但菡娘,你可知我究竟在忌惮什麽?”梁文选问。
崔菡怎能不知道,她想了想,反问梁文选:“七郎,萧大人做上太傅後,可曾让你做过损伤国本的事?”
“未曾。”
“可曾让七郎做过违心之事?”崔菡道。
“。。。。。。也未曾。”
“可曾真正做出跋扈之举,如外界所说那般?”
“。。。。。。除了近期几次离席,旁的未曾。”
离席也是因为那楚姑娘,并非旁的,不过是为情所困。倒也不是什麽大事。
其他的,萧琮面对他时,并无任何失礼错漏。两人的相处方式,说是君臣,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是朋友当时将他扶上了帝位。
比起其他满腹计较的朝臣,他当然更喜欢将萧琮留在金銮殿里商议国事。
梁文选知道萧琮在朝臣中的名声,说的委婉些是跋扈,说的难听些,便是挟天子令诸侯。
他甚至知晓,就连萧国公也是这般看待他的。
可是梁文选也觉得很纳闷,他并未觉得自己哪里被“挟”了。
不爽嘛,当然有。但梁国的朝政,需要萧琮。
“七郎是个好皇帝。”崔菡由衷地开口,“我想,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七郎心中,应当便有答案了。”
沉默,只能听见外头秋风敲窗的声音。
“菡娘说的对。”梁文选最後道,“天气一日冷过一日了,朕也该派太医去问问太傅的伤。”
“待他身子无碍了,便让他返朝吧。”
皇帝派了太医去太傅府的事情,很快便被朝臣知晓。
府中,萧琮让太医帮忙看了伤,道谢後,便什麽都没说。
最後,还是太医沉不住气,想起陛下交代的任务,开口道:“太傅,您如今伤口已经好转,没有什麽大碍了。既如此,陛下的意思是,您休养好了,便可还朝。”
萧琮笑道:“可我还是觉得有些不适。请大人回了陛下,再允臣多休养一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