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 > 第四十三章(第2页)

第四十三章(第2页)

王琴在旁边叠衣服,叠着叠着就叹气:“你要是真不服,学呗。谁拦着你脑子活络?”

这话像一记耳光,打得她脸火辣辣的。她咬嗓子:“我不稀罕她那套!”说完转身就走,裙角扫过门槛,落地时带起一粒灰。

丁敏看着背影,低声对陈巧珍:“以后小心点她的嘴。”

“嗯。人心不怕真坏,就怕弯弯绕绕。”陈巧珍淡淡,“惹不起,躲着。”

傍晚,云压得低,像要落雨。宋斯年挑水回院,见阮时苒正抱着一条短凳,蹲在看场棚里用破布将桌角缠紧。那张被刘会计称作“坏腿”的桌子,被她用两块砖垫平,桌面擦得干净,角落里放了一盏旧煤油灯。

“行了?”宋斯年把水桶放在门口,“这桌子怕是你要最常用。”

“嗯。”她掸了掸手上的灰,“夜里守更不是每次都忙。别人困,我记记账,看看书。”

“书?”他挑眉,“要不——我去供销社探探,能不能再换两截煤油芯。”

她“嗯”了一声,笑意淡淡,“你去,我回头把灯油省着点用。”

他忽然道:“你要的不是灯芯,是时间。”

阮时苒看他一眼,没说话。他懂,这就够了。

她把一本数学书压在桌上,石头镇住。纸页在风里轻轻抖,像一只潜伏的鸟。

夜色合拢。南沟口第二夜的值更,不归他们。她却睡得浅,翻身就能醒。半夜,隔壁屋子里传来极轻极细的哨声——两长一短,宋斯年给她的“别怕”的暗号。

她心安了,重新合眼。

天快亮时,院墙外忽然“扑簌”一声。她坐起,披衣开门,只见墙脚多了一小竹篮,篮里用布包着两样东西:一把老式粗针,和一卷细麻线。布角压着一张窄纸条:

——“修伞的说:风往你这头吹了。线是干净线。针钝了,拿石头蹭。”

墨迹未干。字迹陌生,却带着老头儿独有的吊儿郎当。

她心里一暖:榆树湾那头,也有人情。不至于浑浊到底。

她把针、线收入匣中,点了点书页角——“槐树看场法:成。”又添一行小字:“榆树湾:未动手,先认人。”

第三天清早,大队部又把人招到晒场。段根生话不多:“外地偷粮的没断。公社要了‘响弦法’的图,说明晚起,全公社推广。今晚起,南沟口、东沟、北坡三处同时看更,阮知青、宋知青跟我去北坡。”

“北坡?”有人倒吸口气,“那边靠沟壑,易藏人。”

“越是易藏,越要守。”段根生的眼睛像两把钢锉,“这仗,不打不行。”

安排散去,刘会计把小本子往怀里一塞,悄悄走过来:“阮丫头,桌上那盏灯油紧着用。晚上你要读书,回头我从家里挪一小杯给你——算我个人。”

阮时苒一愣,忙道:“使不得——”

“使得。”刘会计别过脸,装出凶样,“下次你把算账的法儿教我家那小子,他脑子笨。”

“这可是你说的,”她笑,“我不客气啦。”

这一点灯油,点亮的不只是夜,是人给人的台阶。

午后,天果然落了雨,秋凉骤起。雨脚把地拍成一层细泥,脚印清得很。阮时苒把竹片、细线裹进布里,塞到衣襟中,正准备去棚里收拾,院门“笃笃”被敲。

“谁呀?”

“我。”门外是顾孟舟的声音,清冷,带雨气,“借个伞。”

她愣了一瞬,还是去开门。顾孟舟站在檐下,眉眼清俊,肩头带着几滴雨痕,身上半点尘不沾。这个男人,像天生属于铺着地毯的走廊,不属于这片泥地。

“伞给你。”她把仅有的一把旧油纸伞递过去,顿了顿,“明晚看场,北坡。小心。”

顾孟舟点头,目光从她脸上掠过,却像被烫了一下似的移开:“你也小心。”他话不多,转身下台阶,伞面撑开,雨点啪嗒作响。

在檐下目送的时候,程薇正好抱着衣服从知青大院出来,一抬眼,便见“那把伞打在顾孟舟头顶,是阮时苒的伞”。她胸腔里那口气猛地炸开,几乎当场红了眼。她可怜兮兮挤上来:“孟舟哥,你看我——”

顾孟舟只是侧身,让雨线把两人隔开:“回屋吧,下雨了。”

连一丝施舍的目光都没有。

程薇手心的衣服被捏皱,指尖白,唇上涂的凡士林被她咬得一条浅痕。她恨——恨阮时苒,恨顾孟舟,也恨自己。

弹幕一闪:

【小作文体质又要上线了……】

【别急,薇薇,你越作,越被对比。】

【时代不会等人。】

喜欢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请大家收藏:dududu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