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一闪:
【她在记“人情账”,这才是最狠的挂。】
【灯油、针线、菜苗——每一笔都能在关键时候换护身。】
【爽点不是一招打脸,是一层层织网。】
她合上本,灯影蜿蜒。宋斯年靠在门框上看她,忽然笑:“大小姐,打算什么时候用上那半斤白面?”
“等有人生病。”她想了想,“熬一小碗面汤,比一筷子干粮管用。”
“作孽。”他叹,“你这样,人心早晚都被你勾过去。”
“你?”她挑眉。
“我已经过去了。”他耸肩,面不改色,“在我这儿——你永远是大小姐。”
窗外风声翻过槐树叶,像一面轻轻晃动的旗。
第三日清晨,村口的井边忽然多了一个陌生的背影,戴着旧鸭舌帽,手里拎着一只破搪瓷缸,装作打水。等阮时苒靠近,那人微微倾了倾帽檐,露出眼白里一点锋利。
“桂花开了没?”他低低问。
她淡淡看他一眼:“香皂没了,火柴头还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男人抿了抿嘴角,像笑非笑:“榆树湾不安生。后夜换地儿。”他把缸往井里一沉,“粮站后墙,木板缺一块的角。”
“票?”
“依旧只要票。”他顿了顿,“不过——有人放了话,最近有眼盯。你们要贸然带货,容易咬在钩上。”
“谢谢。”她客气两字,却没问他是谁。
那人抬了抬帽檐,离开前丢下半句:“修伞的面子,不好使太多回。”
榆树湾那条线也动了。
她拎着水桶回院,心边的弦绷了一度又松:“不交易,只认路,不落手。”她在心里重复一遍,稳住。
午后,她照常去碾房筛面。村妇们见了她都笑,嘴上“阮闺女”叫得亲。她把带来的几颗菜苗分出去,嘱咐:“别一次拔光‘老叶’,留点让根喘气。”
“行咧。”
“你看着又美又会过日子,将来有福气。”
“我们家大春若不是小子——”
“你少做白日梦。”
笑声里,嫉妒也被揉成日常的热闹,变得不那样扎眼。
知青大院门口,程薇拎着湿衣裳站在门槛阴影里,脸色白得吓人。她把牙咬得“咯吱”响,忽然转身跑回屋,扑在床上,眼泪把枕巾打湿。
她不懂,为什么她明明更漂亮,却总输。
她不懂,为什么她的每一份“主角安排”,都被阮时苒拿走。
弹幕冷冷:
【因为她在“活”。你在“演”。】
【七十年代当‘女主’,不是会哭会闹,是会把锅点着、把庄稼看住、把肚子填饱。】
【时代给的题,不会做,你就被淘汰。】
夜,再次压下。北坡守得严,榆树湾改地,粮站后墙那块缺角,像一张张着缝的嘴。
出前,阮时苒把半斤白面分出两把,装进小布袋,塞到柜底——不是为了吃,是为了救急。她又用细笔在“人情簿”旁加了一格:
“白面:救急用,不外借。”
宋斯年把柴刀磨得“锵锵”见亮,回头看她:“走吧。”
她嗯了一声,脚步很稳。
院门合上的一瞬,她回头看了一眼桌上那盏灯。灯火未灭,像一只睁着眼的守卫。她轻声说:“等我回来,继续点亮。”
灯影不语,金色的心跳了一下。
喜欢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请大家收藏:dududu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