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仙指着兵部奏折,“边关驻军缺额严重,实际兵力不足编制的一半。”
“军饷被层层克扣,士兵食不果腹,士气低落,这也是边关连年战败的根源。”
“其四,民生凋敝。”
她翻开一本地方奏报,“各地灾荒频发,流民遍地,但朝廷赈灾不力,反而加重赋税,导致民不聊生。”
苏瓷摸着下巴,“说的不错,可有解决之策?”
她说的这些个之前赵文瑞说的差不多,但是又略有不同。
而且现在其实苏瓷已经改了不少了,至少六部官员都换了,施仙现在看的还是之前的名册。
施仙微微一笑,“主公请看。”
她取出一张白纸,提笔蘸墨,开始勾画起来。
“首先,当务之急是整顿吏治,”施仙笔下不停,“可设立监察院,由主公亲信执掌,专司纠察百官。”
“同时推行考成法,以政绩优劣决定官员升迁。”
“其次,削弱世家势力,”她在纸上画了几个圈,“可推行科举取士,广纳寒门英才,同时限制世家子弟入仕名额,打破世家垄断。”
“再者,整饬军备,”施仙在纸上画了一把剑,“当务之急是补足边关驻军缺额,严惩克扣军饷者,同时改革军制,推行募兵制,提高士兵待遇。”
“最後,休养生息。”
她画了一片田地,“当减免赋税,鼓励垦荒,同时兴修水利,预防灾荒。”
“这只是当前的策略,待情况有变,策略也应及时转变。”
就比如考成法过于严苛,考核内容不够灵活等等,这些都需进一步细化。
还有募兵制可能会造成国家财政负担,以及士兵只忠于地方将领等等的问题,都需要解决。
苏瓷听得连连点头,“你可知越国如今有多少官员?”
施仙:“中央官员共有一万六千八百人,各地方官员约有四万三千人。”
“官员之中吃空饷之人颇多。”
苏瓷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吟片刻後问道,“吃空饷的官员有多少?具体数字可有?”
施仙微微颔首,“据属下查看这些资料来看,中央官员中,吃空饷者约有三千馀人,地方官员中则高达一万两千人。”
“有些官员虽挂名在册,却从未履职,甚至有些早已去世多年,名字却依旧留在官册上,年年领取俸禄。”
苏瓷冷笑一声,“这些人倒是会钻空子,朝廷的银子就这麽白白流进了他们的口袋。”
“难怪国库空虚,边关将士连军饷都发不出来。”
施仙点头附和,“正是如此,若不彻底整顿,越国的根基迟早会被这些蛀虫掏空。”
苏瓷深吸一口气,“既然如此,那就先从这些人开刀。”
“传我命令,即刻成立监察院,由你亲自负责,彻查全国官员,凡有吃空饷丶贪腐渎职者,一律严惩不贷!”
施仙拱手应道,“属下领命。”
“不过,主公,此事牵涉甚广,若贸然动手,恐怕会激起世家大族的反弹。”
“他们盘踞朝堂多年,势力根深蒂固,恐怕不会坐以待毙。”
苏瓷笑了笑,“阻碍者,杀。”
“这不用我教你了吧。”
她派顾长峰带过去的兵力也才十万,与匈奴大军的战斗损失了六万馀兵力。
如今她还有十一万多的兵力在手,怎麽也不怕那些世家。
更何况明日她就要登基了,总算是要完成那个主线任务了。
施仙点头,“是。”
这时,一旁的林墨也开口了,“主公,属下查看了一些地方志和农书,发现越国农业也存在诸多问题。”
“哦?”苏瓷看向林墨,“说来听听。”
“其一,土地兼并严重,”林墨翻开一本地方志,“世家占据了全国近四成的良田,但耕作粗放,産量低下。”
“其二,农具落後。”
他指着一幅农具图,“越国仍在使用千年前的农具,效率低下。”
“其三,水利失修,”林墨又翻开一本水利图册,“各地灌溉系统年久失修,导致旱涝频发。”
“属下觉得应当暂时推行均田制,可将世家多馀的土地分给无地农民,鼓励精耕细作。”
“还可改良农具,”他画了几幅农具图,“属下可设计一些新式农具,提高耕作效率。”
“再就是兴修水利,”林墨说着,“不过如今国库空虚,主公还未登基,此事可先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