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四散奔逃的路人,看到这一幕,自然也没人有闲心替这摊主喊一声悲催。
可没有一个人,能想得到,就在中年人被护卫拖着,经过他的身边时,他竟然飞起一脚,将护卫踢倒,双手一拽,就把中年人按倒在了大锅之中。
中年人的惨叫,被埋在了滚烫的骨汤之中。
不过摊主倒是干脆利索,一膝顶在中年人的腰眼上,腾出一只手来,操起厨刀,手起刀落,中年人的头,就滚落进了锅中。
大锅下头的炉子还在燃着火。
没用十息的工夫,原本骨汤的香气,就混杂了一种奇异的味道。
而这最后诡异的一击得手,正激战着的双方,瞬间都停下了动作。
摊主踢开了断头尸首,换刀为勺,捞起了锅里的人头,如同早就排练好一般,盛进了一个布袋之中。
第238章预言预先推演。
如此变故,让整条巷的人,都惊呆了。
而中心人物被杀,让护卫在他身边的几个人,也都傻了。
他们心里最是清楚,他们的主家是什么地位,而护卫不力,他们这些人,又都会是什么下场。
想到这里,他们的动作,都不由得停滞了。
而这也给了行刺的这些人逃走的良机,数声炸裂,几蓬烟雾爆出,原本就昏黄的巷子里越发变得伸手不见五指。
刺客们逃走了!
此时距离天亮,也不过还剩下两个时辰而已。
但就是这两个时辰,游嬉坊旁游嬉坊,歌舞女郎、断手少年、馄饨摊主三名刺客联手,割下了一个大人物的人头,还把那人头放在大骨汤里煮过又带走的惊险离奇又恐怖的故事,已经传遍了整个海城。
是哪一个大人物,被人用这般的法子给割去了头颅?
坊间人几乎把本城中那些个最爱到游嬉坊里逍遥享乐的,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给推测了个遍。
大人物会挤身在全是平民的小巷子里,吃平民们常吃的小食么?
还别说,若是别处,那些个富贵老爷公子,许是不会,但在海城的游嬉坊,这实在是平常。
毕竟,游嬉坊这一带,是玩乐的福地,享受的仙乡,就连附近小巷子里的小食,也是全大夏朝最美味的。
也就是因此,许多高官显贵,都会在游嬉坊中享受一番之后,再微服出行,到旁边的小巷子里尝一尝平民们的美味……当然了,身边的侍卫那是少不了的。
从前那些高官显贵们这般,都没有出过什么岔子。
谁能想得到,这一出,就是个劲爆惊悚的。
而等到了天亮后,这位大人物的身份,也以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式,全城尽知了。
之前城中人都在猜测,那三个刺客就算要刺杀,为什么不直接杀完人就跑?为何还要多那么一道割头水煮的的动作?
要知道那大人物可是带了七位护卫的。
就算七位护卫上来就被杀了两个,那可是还有五个护卫呢!
这五名护卫,完全有可能拼着性命,将这三人都留下啊!
多耽误一息,就少了一息逃走的时间。
而他们那多余的动作,除了泄愤之外,毫无意义。
但天亮之后,从城北进城的人们,惊恐地发现,那北城门上,一个人头高悬旗竿之上,旁边还挂有白幡,白幡上两行血字。
鱼游于沸鼎,燕巢于飞幕。
副相洪之吉,亦是如此矣。
那个被割下了人头的大人物,竟然是本朝的副相洪之吉!
本朝设两相,正相周檐,七十有二,年事已高,不过是个占位置的木胎泥塑而已。
副相洪之吉,才是大夏朝实权的重臣。
自打十年前大夏的东北边境被东虏国侵边起,大夏朝战事连连失利,而朝堂中,也分为了主战派与主和派。
副相洪之吉,便是主和派之首。
正是因他立压主战派,定下了防御亲和为主之策,那东虏国便步步进逼,将大夏的东北十八城,都蚕食殆尽。
这十年来,东北十八城的子民,或丧命敌手,或南下逃亡,深受流离之苦,多少在十八城中安居乐业甚至是家业富裕的,南下后,都变得身无分文,只能靠出卖苦力为生,有时还会遭受本地人的白眼和欺压。
洪之吉最出名的一句话,便是:鱼游于沸鼎,燕巢于飞幕。
那时宁城被屠杀,八万百姓无辜惨死,消息传到离海城只有百里的京城,全朝上下,无不惊骇痛哭。
主战派大将指着洪之吉痛骂,指责他拖前方将士的后腿,怯战畏缩,贪污弄权,以至大夏边城百姓惨死。
而洪之吉却狡辩一番,说出了以上那句话。
意思是大夏朝疆土这般辽阔,那宁城人生在宁城,丧命于此,也是他们的宿命,与主战主和有何相关?
这般无耻的话,寒了多少北地百姓的心?
但就因为洪之吉早年曾经做过皇帝的伴读,是皇上的心腹,因此哪怕洪之吉这话无耻又冷血,也还是没有半点惩罚,不过换来皇上一句轻飘飘的训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