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楚王不置一词,沉默地思索着什么。
&esp;&esp;官员继续愤愤不平:
&esp;&esp;“魏国地小国弱,此前秦国已经和赵国交战数年、实力大减,还能将魏国打得不敢冒头。如今秦国新王软弱,只想偏安一隅,魏国倒是抖起来了,真当我们都忘了以前的事情呢!”
&esp;&esp;春申君觉得哪里不对。
&esp;&esp;但他想了想,认为齐王既然肯给地,不如就大大方方地收下。反正楚国也不亏,大不了等打完魏国后,再继续攻打齐国占领更多的地盘。
&esp;&esp;于是他劝楚王收下那几做城:
&esp;&esp;“齐王不敢与人开战,所以才愿意主动献城。他所求的也不过是我们楚魏交战时不会波及齐国,臣以为,可以答应下来。”
&esp;&esp;楚王明白他的意思:
&esp;&esp;“齐王是不想齐地被卷入战乱,我们收了地,可以暂时满足他的要求。至于以后打不打齐国,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esp;&esp;反正楚魏多的是接壤的地方,不在齐地打,改为在这里打也是一样的。
&esp;&esp;实在不行,收了地再翻脸不认人,继续占着齐地打仗,难道齐王还能拿他怎么样?
&esp;&esp;楚王很快下定了决心:
&esp;&esp;“不必去管齐王,城池我楚国收下了,魏国那边接着打。”
&esp;&esp;居然敢和他抢地盘,不能姑息。
&esp;&esp;官员就是故意用激将法,让楚王答应收下城池。顺便拉稳楚国对魏国的仇恨,让楚王别想着收了城就不打了。
&esp;&esp;没多久,魏国那边不肯接受一半城池的消息就传了出来。
&esp;&esp;据说,魏王那边扬言要给就得给他全部的城池,他不怕楚国。让他和楚国平分,这是在侮辱他。
&esp;&esp;楚王:?你真敢说啊!
&esp;&esp;楚王当即大怒:
&esp;&esp;“魏王真是不识好歹!”
&esp;&esp;他楚国都没说只分给自己一半是看不起自己,魏国凭什么这么嚣张?
&esp;&esp;——这番流言当然是经过秦国润色、夸张之后的版本了。
&esp;&esp;可楚国又不知道真相,只以为魏王当真这么不把楚国放在眼里。
&esp;&esp;而最让楚王生气的,还是齐王那个软骨头,居然顶不住魏王的压力,改口说那城池都给魏国好了。
&esp;&esp;之后齐王还请求魏王说到做到,一定要帮他击败入侵齐地的楚军。如果开战的时候不在齐地境内打,那就再好不过。
&esp;&esp;楚王:“竖子!”
&esp;&esp;比起软骨头墙头草的齐王,楚王自然还是更气挑衅他的魏王。所以两边很快就扩大了战争规模,打得不可开交。
&esp;&esp;魏王虽然还没收到齐王许诺的地盘,但他还是很讲信用的。说不在齐地打,就当真和楚国去其他地方打了。
&esp;&esp;反正原本的战场也是在魏楚齐三家交界的地带,往旁边挪一挪就是魏楚边界了。
&esp;&esp;何况在魏楚边界打,本来也更方便些。
&esp;&esp;一来不用担忧齐兵突然偷袭,二来魏楚以前经常打仗,这里的地形他们更熟悉。
&esp;&esp;换成三家交界地的话,别看虽然说是三家交界,其实这里以前是鲁国、卫国和齐国的交界之处。魏国刚吞卫地,楚国也是刚吞鲁地,两家还真不怎么熟悉这一带。
&esp;&esp;所以他们打着打着,为了能在战术上取得优势,还是一点点转移到了自家熟悉的地方。
&esp;&esp;到了那边,就距离齐国比较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