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八零飒爽女主持 > 第84章 她按下的静音键响得震耳欲聋(第1页)

第84章 她按下的静音键响得震耳欲聋(第1页)

幽深的小巷尽头,是一家几乎被人遗忘的老式诊所。

空气里弥漫着陈旧草药和消毒水混合的、令人心安又不安的味道。

苏霓坐在斑驳的木椅上,目光平静地注视着对面那位头花白、手指因紧张而微微蜷缩的老医生。

“我……我记不清了,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老医生眼神躲闪,干涩的喉咙里挤出推诿之词。

苏霓没有与他争辩,只是从随身的文件夹里,轻轻抽出一张纸,推到他面前。

那不是原件,只是一份复印件,但上面的标题足以让任何广电系统内的老人心脏骤停——《舆情风险名录》。

老医生的瞳孔猛地一缩,视线死死钉在那几个字上。

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这是悬在每一个从业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一份记录着所有可能引重大负面舆论的“黑历史”档案。

“林素芬。”苏霓吐出三个字,声音不大,却像三枚钢钉,精准地钉进了老医生最脆弱的神经。

老人的身体剧烈地一颤,那张饱经风霜的脸瞬间褪尽血色,嘴唇哆嗦着,再也说不出一句谎言。

林素芬,是他当年的直属领导,也是那个亲自找上门,要求他“通融一下”的人。

“是……是药物。”他终于崩溃了,浑浊的老眼里泛起泪光,“有人找到了我,让我开具急性哮喘的诊断证明。他们说……是为了‘稳定播出阵容’,为了电视台的声誉,不能让一个准备不充分的主持人毁了重点栏目。”

他的手颤抖着,从一个上锁的旧抽屉最深处,翻出一本厚重的门诊日志。

那泛黄的纸页上,用褪色的蓝黑墨水清晰地记录着——苏霓的名字,一个绝不可能出现在她病历上的药物,以及一个远常规、足以诱呼吸系统急促反应的剂量。

日期,正是直播事故生前一小时。

“这是我留下的副本,”老人将日志副本推给苏霓,仿佛卸下了一个背负多年的沉重枷锁,“我怕有一天,会遭报应。”

苏霓没有立刻翻看,只是将这份沉甸甸的纸张连同日志副本一同装进一个牛皮纸密封袋,用笔在封口处郑重写下:“证据链闭环·一”。

她没有声张,甚至没有多说一句安慰或谴责的话,悄然离开了诊所。

拿到这份铁证,陆承安的行动快如闪电。

他通宵达旦,以惊人的专业素养起草了一份长达数十页的《关于重大公共事件中医疗介入行为合规性的法律意见书》。

这份文件措辞严谨,逻辑缜密,将一起看似独立的医疗事件,上升到了关乎媒体公信力与公共安全的法律层面。

他没有通过常规渠道,而是动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特殊人脉,将这份意见书直接递交到了市纪检监察系统的核心案头。

与此同时,一场名为“静音计划”的行动在苏霓的主导下悄然启动。

在声浪传媒旗下的“公民叙事中心”,一个特殊的沉浸式艺术展——《那一天我没说的事》——在短短几天内便布置完成。

展览没有华丽的布景,只有一个高度还原的电视台候播室。

观众需要戴上顶级的降噪耳机,独自走进展厅。

那一刻,外界的一切喧嚣都被隔绝,他们将以苏霓的视角,身临其境地体验那场直播前惊心动魄的十分钟。

耳边先是响起候播室门缝里透出的、被刻意压低的窃窃私语;紧接着,是导播耳机里突然中断、化为一片刺耳忙音的提示声;观众能“感觉”到自己手中那份稿纸的边缘,如何被掌心的冷汗浸透、变得湿软皱。

在绝对的寂静中,一个清晰、冷静却又带着一丝颤抖的内心独白,会直接灌入脑海:“我知道,他们想让我失败。”

这不仅仅是还原,更是一场无声的控诉,让每一个体验者都切身感受到了那种被孤立、被设计的窒息感。

展览开幕当天,敏锐的赵小芸就现了一个异常。

一名衣着朴素、头斑白的中年男子,连续三天都在展厅外不远处徘徊,神情复杂,欲言又止。

经过陆承安派人侧面核实,所有人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这个男人,竟然是当年电视台技术科的一名临时工,如今已经退休。

团队主动与他取得了联系。

没想到,对方几乎没有犹豫,便主动要求见面。

在一个安全的地点,他从一个布满灰尘的铁盒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卷老式录音带。

“那天……那天我正好在审片室旁边的机房值班,”他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我亲眼看到审片组的组长,往……往当时苏主持的口杯里倒了点东西。我心里咯噔一下,顺手就把旁边监听设备的录音键按下了……就录了两句。这东西,我藏了这么多年,一直不敢拿出来。”

音频的背景音嘈杂模糊,但经过技术处理后,两句关键的对话却异常清晰地浮现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