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八零飒爽女主持 > 第336章 卡住的话最能传远(第1页)

第336章 卡住的话最能传远(第1页)

凛冬已至,寒意彻骨,但互联网的烈火却在冬至清晨被一则视频骤然点燃。

视频的标题简单却充满力量——《他们没说完,但我们都听到了》。

画面里,晨雾弥漫的江畔,一群穿着厚重校服的少年,正围着石栏,迎着刺骨的寒风,高声朗读着《她说·续》。

他们的声音稚嫩却坚定,每一个字都像砸在冰面上的石子,激起圈圈涟漪。

然而,视频的爆点并非朗读本身,而是在于那一次次恰到好处的停顿,那些欲言又止的瞬间,仿佛将无尽的下文交给了屏幕前的每一个人。

热度如病毒般裂变式扩散。

短短数小时内,“接一句”活动在全国各地的校园里自形成。

课间,走廊上,操场边,总有人起头念上半句,而后便有无数声音默契地接上,那场面,像一场心照不宣的盛大合唱。

林晚的办公室里,舆情监测系统的数据曲线陡峭得像座山峰。

下属焦急地请示:“林总,热度已经失控了,宣传部那边问我们是否需要官方下场引导,将其定义为积极正向的文化活动?”

林晚的指尖在屏幕上划过,目光却异常平静。

她看到了少年们眼中的光,也看到了这股自下而上涌动的、无法被轻易定义的巨大能量。

官方介入?

不,那只会让这股鲜活的激流变得僵硬而刻板。

她拨通了许文澜的内线电话,声音果决:“文澜,舆情先不碰。我需要你在‘脉搏协议’里,三小时内,上线一个新功能。”

“什么功能?”电话那头的许文澜正在处理海量数据,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

“‘语句漂流’。”林晚的语极快,“完全匿名,用户可以上传一句未说完的话,设定为‘等待接续’。让那些不敢在现实中说出口的半句话,在数据的海洋里找到自己的回音。”

这简直是个疯狂但又天才的想法。

许文澜没有丝毫犹豫:“给我两小时。”

傍晚时分,“脉搏协议”的界面上,一个不起眼的瓶子图标悄然浮现。

当晚,过五万个装载着“断句”的漂流瓶被抛入数据的深海。

其中一个瓶子里只装着一句话:“我其实不想结婚……”它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迅激起一圈圈涟漪。

三小时内,十七条回应接踵而至,从“我也是,但我妈催得紧”到“害怕的不是婚姻,是失去自己”,再到最后一句,一句仿佛带着温度的总结:“可你不必为了别人圆满。”

与此同时,苏霓正独自坐在窗边,手机屏幕上反复播放着那段江畔朗读的视频。

她的指尖停在小满的脸上,那个少年在说到“她说,风筝的线……”时,突然抬头望向了拍摄者的方向——她知道,那个方向,正是她习惯晨练站立的位置。

小满在看她,隔着镜头,隔着人群,隔着时间。

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转,也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请求。

她关掉手机,从书架最深处取出一本封面磨损的笔记本。

本子里夹着一张泛黄的主持心得,那是她第一次面对镜头时写下的。

她翻到崭新的一页,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一行字:“真正的传递,不是把话说完,是让别人敢接上。”

第二天清晨,社区广播站门口的公告栏上,多了一张奇怪的告示。

没有红头文件,没有繁琐通知,只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和一行标题:“你说半句,也值千金。”路过的居民好奇地扫码,手机上立刻弹出了一张图片,背景是干净的稿纸,上面正是苏霓写下的那句话。

这句无声的话,比任何广播都有力量。

而在“脉搏协议”的后台,许文澜的眉头紧锁。

她现了一个异常现象。

“语句漂流”中,涌入了大量来自职场女性的“断句”:“我不是情绪化……”“我不是不努力……”“我只是想歇一会儿……”。

这些句子像一声声压抑的叹息,汇聚成一片无声的呐喊。

系统的情绪算法初步将其归类为“负面高危信号”。

“不。”许文澜喃喃自语,指尖飞快地在代码界面上敲击。

她没有选择标记或降权,反而设计了一条隐藏规则:当同一句“断句”在同一城市被过三名用户独立起时,系统将自动打包该句式及其最热门的几条“接续”,匿名推送给该市的心理援助站点和妇联组织。

推送的邮件末尾,她附上了一行自己加上的注释:“这不是个案,是共鸣。”

三天后,东部某市的妇联办公室里,一份来自“脉搏协议”的数据报告被摆在了主任的桌上。

看着那句被上百人重复起的“我只是想歇一会儿……”,主任沉默了良久,随即拿起电话:“立刻筹备‘她说半句’专项倾听计划,我们的志愿者需要学习的,不是如何给出建议,而是如何识别和陪伴那些‘未完成的表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