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八零飒爽女主持 > 第343章 风知道就够了(第1页)

第343章 风知道就够了(第1页)

那是一种从体制内部轰然响起的巨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试图将所有散乱的溪流规入同一条宏伟的河道。

清明刚过,市文明办的文件便如春雷般炸响,正式宣布将“声音接力角”这一自模式,提升为全省范围内的标准化工程,并冠以一个响亮而沉重的名字——“新时代群众心声工程”。

文件末尾,一纸诚挚的聘书递向了苏霓,邀请她出任该工程的总顾问,意图用她的名字为这艘即将启航的巨轮压舱。

苏霓的回函礼貌而疏离。

她婉拒了“总顾问”这一足以让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头衔,笔锋一转,只提出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暗藏机锋的建议:增设一项“反命名条款”。

条款内容简单得近乎戏谑——任何站点,在连续运营满一年之后,必须由其使用者自进行一次更名,且新名称不得采用任何官方推荐的样板。

这封回函在内部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有人觉得她不识抬举,有人则嗅到了一丝熟悉的、不合作的气息。

但最终,这项条款还是作为一种“尊重创精神”的姿态,被附加进了推行细则。

文件下的第三天,省内第一个响应号召建立的新站点,在一片“和谐之声”“时代强音”的备选名单中,赫然挂出了自己的名字——《今天我说了算》。

几乎在同一时间,陆承安的办公桌上,也多了一份名为《社会情绪疏导白皮书》的初稿。

他作为主要撰稿人之一,翻到第七章时,眉头瞬间锁紧。

原本探讨社区自愈能力的章节,被一个陌生的标题取代——《平台标准化建设指南》。

字里行间充斥着“统一技术接口”“内容分级审核”“正向舆论引导”等字眼,一股冰冷的、试图将所有鲜活声音都纳入统一规制的意图扑面而来。

他没有当场作,只是在那天深夜,办公室只剩下他一人时,不动声色地打开文档,在附录三“特殊案例研讨”中,轻敲键盘,增补了一段不起眼的注释。

“案例:某地儿童自录制‘噩梦交换计划’音频系列,内容包含大量与年龄不符的暴力幻想与死亡意象。该系列在初期引起家长恐慌,并收到大量投诉,险遭平台强制下架。后经社会心理学者介入调查现,该录音的忠实听众与参与者,正是三名在学校遭受孤立、有潜在自伤倾向的学生。通过交换‘噩梦’,他们获得了隐秘的同伴支持,并在后续干预中成功回归正常社交。结论:危险的话语未必带来危险的结果,而安全的沉默,往往埋藏着更深的危机。”

写完最后一句,陆承安将文档保存,关闭电脑。

窗外的城市灯火通明沉默的安全,他给不起。

风暴的另一端,林晚正颠簸在前往西北牧区的路上。

她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一个新生的站点。

那里的青年没有先进设备,只用几台老式的录音机,走遍了方圆百里的草场,收集那些上了年纪的牧羊人哼唱的、濒临失传的古老谣曲。

他们给这个计划起了个诗意的名字——“羊群听过的话”。

然而,麻烦也随之而来。

当地文化局嗅到了政绩的味道,打算将这些录音整理成册,并将“羊群听过的话”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甚至已经开始物色“官方指定传承人”。

林晚找到那个皮肤黝黑、眼神清亮的年轻起者,没有谈大道理,只是在一个无人的山坡上,私下劝他主动放弃申报。

“一旦戴上‘非遗’这顶帽子,就得按官方的规矩唱了。调子不能错,词不能改,甚至连唱的人,都得是‘认证’过的。”

年轻人

林晚看着他的眼睛,只轻声问了一句:“是你想唱,还是别人要你唱?”

这一问,仿佛草原上的风,瞬间吹散了他心头的迷雾。

当晚,这群年轻人没有再碰录音机。

他们围着篝火,就着烈酒与烤肉,玩起了即兴的歌谣接龙。

一歌由几十个人唱完,每个人都添上了自己的词,调子在古老与现代之间肆意游走。

歌声混着酒气和草香,随风散入无垠的草原深处,无人记录,亦无人命名。

这股自由的风,似乎也吹回了江城。

一个周末的午后,苏霓散步时路过一所中学,墙内忽然传出一阵熟悉的旋律。

她脚步一顿,侧耳倾听,心脏漏跳了半拍。

那竟是她多年前主持那档深夜电台节目时,用了整整十年的开场曲。

只是,此刻的旋律被改编得更加激昂,填上了全新的歌词,激越的少年音高唱着:“三长一短就选短,三短一长就选长!蒙的全对,写的都通,今夜我们就是光!”

歌名,被他们命名为《考试周宣言》。

苏霓站在老旧的梧桐树下,像一个无意间闯入别人青春的过客。

她没有走近,没有现身,甚至没有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她只是静静地听着,直到那歌循环播放了三遍,脸上露出一抹自内心的、无人察觉的微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程的路上,她让司机特意绕道去了一家几乎快要倒闭的老式音像店,买下了货架上最后一盘空白磁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