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开局惊艳全场 > 第92章 她让旧账本自己烧了起来(第1页)

第92章 她让旧账本自己烧了起来(第1页)

刀锋划破封缄的脆响,在寂静的办公室里像一声惊雷。

许文澜屏住呼吸,看着苏霓从牛皮纸信封里抽出一张薄薄的纸片。

没有信,只有那半张被岁月侵蚀得边缘脆的财务报销单,仿佛一件出土的、见不得光的文物。

灯光下,“林素芬医疗补助”六个字用一种刻意压抑却难掩锋芒的笔迹写就,像一道陈年伤疤,猝不及防地展现在两人面前。

“笔迹。”苏霓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但许文澜能感到那平静之下,是即将喷的火山。

“我马上去比对。”许文澜不敢怠慢,立刻调出当年所有与苏霓母亲事件相关的内部档案。

那些早已被尘封的签名、报告,如今成了追踪历史罪证的索引。

十分钟后,她的指尖停在一份活动人员签到表的复印件上,一个名字旁边的签名,与报销单上的笔迹如出一辙。

“找到了。组织部干事,王建军。当年负责外围维稳的其中一个小组长。”许文澜的声音透着一股寒意,“他上个月刚从一个清水衙门的副调研员位置上退下来,据说退休金被核减了,还涉及一笔说不清的房产问题,正在被内部审查。”

一切都对上了。

这是一次典型的“投名状”。

这个曾经的爪牙,在感到自己即将被组织抛弃、清算时,选择将一枚深水炸弹扔向当年的受害者,企图用揭开更大的黑幕来换取一线生机,或者说,换取声浪传媒的庇护。

“要查他吗?”许文澜问,”

苏霓却缓缓摇了摇头,她的目光越过那张黄的纸片,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拉一根藤,只会惊动一串瓜。他想让我们去追人,我们就偏不。”她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我们要做的是,让所有藏在暗处的‘王建军’们都坐不住。”

她转向另一边的赵小芸,语气果决:“小芸,策划一个深度专题,就叫《一张票能走多远》。我们不提任何具体人名,只做一件事——还原从八十年代至今,所有‘封口费’‘安抚费’‘特殊补助’的流转路径和变种形态。从一张手写的收据,到如今动辄上百万的‘自愿离职补偿金’,我要让公众看清楚,沉默是如何被明码标价的。”

苏霓没有去拔那一根刺向她的毒草,她选择直接掀翻整片滋生毒草的土壤。

与此同时,陆承安在专题策划会上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被忽视的关键词——“自愿离职补偿金”。

作为顶尖律师,他知道舆论的风暴必须有法律的坚船来承载。

他把自己关在资料室,调取了江州市近十年来所有的劳动仲裁公开案例,尤其锁定了媒体行业的卷宗。

海量的数据在他眼前流动,一个诡异的模式渐渐浮现:多起知名媒体人“自愿离职”的案例中,补偿金数额畸高,远远出其薪资和任职年限所能解释的范畴,有些甚至高达当地平均年薪的十倍以上,但卷宗里对这笔钱的定性却语焉不详,只有一句苍白的“双方协商一致”。

“协商一致?”陆承安冷笑一声,敲下键盘的力度仿佛要将这四个字击碎。

他知道,这四个字的背后,隐藏着无数被扼杀的报道和被禁锢的真相。

一夜未眠,一份名为《关于媒体从业人员异常离职补偿的合规指引》的草案横空出世。

其中最核心、也是最凌厉的一条是:“任何过当地社会年平均工资五倍以上的离职补偿金,应被合理推定为潜在的‘言论压制交易’。支付单位有义务向市劳动监察部门及税务机关进行主动申报,说明资金来源与具体事由,否则将面临不正当竞争及偷漏税调查。”

这份文件没有通过媒体布,而是经由陆承安的人脉,直接递交到了市人大法工委。

法工委的几位老领导看完后,沉默了半晌,只批了八个字:“合情合理,建议转。”

一张红头便函,连夜往江州市各区县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一夜之间,风声鹤唳。

过十家媒体和大型企业的人事总监被从被窝里叫起来,连夜组织法务团队修改劳动合同范本,那些原本准备用来“摆平”刺头的“封口费”条款,成了烫手的山芋。

就在全城的人事经理们为如何合法地“让人闭嘴”而焦头烂额时,声浪传媒的老张,那个掌管着海量影像资料库的“活化石”,主动找到了苏霓。

他从一个标记着“报废素材”的防潮箱最底层,翻出了一盘布满灰尘的betaca录像带。

“丫头,你看看这个。”

影像的质量不高,带着九十年代特有的颗粒感。

画面里是年江州电视台的台庆晚会彩排现场。

一名戴着眼镜、充满锐气的青年编导,正因为一段反映下岗工人真实抗议画面的vcr被临时撤下,而与台领导激烈争执。

“你们凭什么删掉!这是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做新闻的责任!”青年编导涨红了脸,声音因愤怒而颤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位领导模样的中年男人背着手,冷冷地说道:“注意你的态度!台里有台里的纪律,什么能播,什么不能播,不是你说了算!”

青年编导一把扯下胸前的工作证,狠狠摔在地上,他的声音透过嘈杂的现场,清晰地刺入每个人的耳膜:“你们删得了今天,删得了历史吗?”

镜头下意识地扫过台领导们铁青的脸,随即被慌乱地切掉。

这段素材因为“政治不成熟”而被列为报废,却因为老张“什么都舍不得扔”的习惯,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

苏霓一言不地黄看完了整段录像。

“剪辑吗?”老张问。

“不,”苏霓回答,“一个像素都不要动。”

当晚,“公民叙事中心”那面巨大的外墙投影,没有播放精心制作的专题片,而是循环播放着这段粗粝、原始、未经任何修饰的争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