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八零女主逆袭日常免费阅读 > 第96章 她把胜利藏进了下一秒的黑屏里(第1页)

第96章 她把胜利藏进了下一秒的黑屏里(第1页)

凌晨五点,声浪传媒的灯光还亮着。

整栋楼都睡了,只有这一层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苏霓坐在剪辑室中央,面前十二块屏幕静静闪烁,每一帧画面都曾掀起过风暴。

八个项目如期播出,收视峰值破六,三条短视频被央视转,两个话题冲上热搜第一——在没有通稿、没有台里支持的情况下,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违规胜利”。

可她没笑。

她的目光停在第九块屏幕上:《下岗名单背后》的主创林工来撤回申请时,附了一张照片——他七岁的女儿坐在厂门口写作业,背后是“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红底白字横幅。

配文只有一句:“我不想让她长大后问我,爸爸为什么上了电视。”

项目夭折。

不是败给审查,也不是技术故障,而是人心深处最真实的恐惧。

会议室的门推开时,晨光正斜斜切进桌角。

赵小芸抱着笔记本进来,眼底带着血丝,“人都到齐了。”

苏霓起身,拎起移动硬盘走向投影间。

陆承安已在最后一排坐下,西装笔挺,领带一丝不苟,手里捏着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封面上印着黑体字:《非体制内容生产合规路径白皮书》。

这是他熬了十七个通宵的成果,也是他对这个时代规则的一次正面叩击。

会议开始前,老张默默把一盒老式录像带放进播放机。

没人说话,只有磁带转动的沙沙声,像某种仪式的前奏。

大屏亮起,混剪视频缓缓展开。

先是市三院那场直播后的街头——居民围着街道办老陈欢呼,有人举着手机喊“我们也有话语权”;接着切换到城中村议事会现场,一位老太太颤巍巍接过话筒:“以前我说话没人听,现在……我想试试。”镜头一转,是周伯用手语讲述拆迁补偿条款时,台下年轻人集体戴上耳机学习手语的画面。

然后是沉默。

陈姨蹲在垃圾车旁低头吃饭的侧影,风吹乱了她的白;失业工人站在空厂房门口,久久未动;还有那个被物业驱赶的小贩,在镜头关掉后忽然回头问:“你们明天还会来吗?”

画面最后定格在一片漆黑。

没有字幕,没有音乐,只有几秒纯粹的黑屏。

“我们的目标不是全胜,”苏霓站在光影交界处,声音不高,却穿透每一个人的耳膜,“是让更多人看清,输赢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会议室陷入长久寂静。

赵小芸咬住嘴唇,眼眶红。

她知道,这场测试从来不是为了证明“我们能赢”,而是要撕开一层层遮蔽真相的壳——有些壳硬如铁壁,有些软如亲情,但无论哪种,都会让人在关键时刻退后一步。

陆承安缓缓合上文件夹。

他知道,这份白皮书递上去,未必立刻生效,但它会在某个政策研讨会上被人翻出来,在某位官员深夜读报时跳入视线。

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一种可能性:民间表达可以不再仰赖特批、关系、运气,而能通过一套可复制的合规逻辑,堂堂正正地存在。

他在附信末尾写下最后一句话:“当‘默认’成为常态,才是真正的自由开始。”

散会后,老张独自回到“老张教室”。

这间由废弃监控室改造的小屋,曾是十二支外拍队出前的最后一站。

斑驳墙皮剥落,铁架上堆满标着年份的磁带,角落里的监视器还在运行,绿光一闪一灭,像不肯闭眼的眼睛。

他搬来新买的十二寸显示器,一块块固定在东墙上。

每块屏幕都在循环播放一个“无声瞬间”——没有解说,没有情绪渲染,只有最安静的时刻。

他说:“这些黑屏,比任何画面都有力量。”

因为那是话语降临之前的呼吸,是改变生前的静默,是一个普通人决定不再沉默的那一秒。

夜深时,许文澜最后一个离开。

她抱着回收箱走遍各个小组办公室,清点借出的设备。

录音笔、微型摄像机、备用电池……一项项登记入库。

直到她在抽屉夹缝里摸出一支银灰色录音笔——编号o,属于医院信息科那位匿名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