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八零女主推荐 > 第48章 灯塔照进塔台(第1页)

第48章 灯塔照进塔台(第1页)

办公室的门几乎被踏破。

来自全国各地的地市级电视台负责人,脸上带着三分审视、七分急切,将声浪传媒小小的会客区挤得水泄不通。

他们是来“取经”的,更是来一探究竟,这个被钦点为国家试点的“体制外”草台班子,究竟有什么三头六臂。

苏霓没有故作神秘。

在一场座无虚席的交流会上,她直接将一份文件投上了大屏幕——《独立制作人合作模板》。

“各位,”她的声音清冷而有力,瞬间压过了现场的窃窃私语,“声浪传媒的核心不是资本,也不是渠道,而是人。这份模板,是我们对‘人’的价值的全部理解。”

模板内容一出,全场哗然。

版权分割、收益分成、风险共担……这些条款虽然新颖,却还在众人的理解范围之内。

但紧随其后的一个机制,却像一颗深水炸弹,在所有人心湖中炸开了锅。

“动态股权池?”一位来自西部某省台的副台长忍不住出声,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困惑。

陆承安适时地接过话筒,他今天作为声浪的席运营官,站在苏霓身侧,沉稳如山。

“没错,动态股权池。我们允许优秀的年轻创作者,用他们的创意、方案,甚至是一个足够惊艳的核心点子,来换取项目的部分股权。”他环视全场,目光锐利如鹰,“在声浪,我们要让才华定价,而不是资历。”

话音落定,会场后排那些跟着前辈来见世面的年轻编导们,眼中瞬间爆出炙热的光芒。

才华定价!

这四个字,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插进了他们渴望被认可、却又被论资排辈的体制压得喘不过气的心锁里。

风,从声浪传媒这扇小小的窗户,开始吹向整个行业。

电视台内部,黄志远感受到了这股风的力量。

他趁热打铁,在台党委会上,正式提交了酝酿已久的改革方案——“项目竞标制”。

“我提议,今后所有重大题材、重点节目,不再由领导指派,而是面向全台,乃至全社会进行公开招标。谁的方案最好,谁就拿到项目主导权,谁就负责组建团队!”黄志远的声音掷地有声。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随即被一声重重的咳嗽打破。

资历最老的主任编辑王克明推了推老花镜,慢悠悠地开口:“黄台,这不合规矩吧?电视台是党的喉舌,讲的是政治站位,是安全播出。把项目交给下面的人乱抢,万一出了岔子谁负责?这是乱了我们几十年的规矩!”

“没错,这太儿戏了!”“年轻人没经验,能担得起这么大的责任吗?”附和声四起,一张张写满“经验”与“权威”的脸上,满是毫不掩饰的反对。

黄志远正要辩驳,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敲开,苏霓走了进来。

她没有参与争论,只是平静地将一份文件分给在座的每一个人。

“各位领导,这是《时代脉搏》第一季的成本与效益对比表。”

冰冷的数字像一记记无声的耳光,扇在每一个反对者的脸上。

表格左侧,是电视台传统模式下制作一档同类节目的数据:单期平均耗资八十七万。

而右侧,声浪团队的成本赫然只有六十三万。

最刺眼的是底部那一行总结:在成本降低近百分之三十的情况下,《时代脉搏》的平均收视率,比台里上一档黄金时段的重点专题节目,高出整整三点二倍。

王克明等人的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苏霓收回目光,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王主任,各位前辈,不是规矩错了,”她顿了顿,眼神扫过那些因震撼而失语的面孔,“是时代变了。”

改革的洪流,再也无法阻挡。

赵小芸和她的团队,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她们成功中标了邻省卫视的年度特别节目——《百姓这一年》。

这是声浪传媒个对外授权、输出模式的重大项目。

临行前一夜,赵小芸紧张得彻夜难眠,一遍遍地检查着设备清单和策划案,手心全是冷汗。

苏霓走进了她的办公室,递给她一杯热牛奶,什么也没说,只是带着她走上了电视台的顶楼。

深夜的城市灯火如织,电视台大楼顶端的红字招牌庄严肃穆。

苏霓却指着远方,在城市另一端,有一片更加璀璨的光晕,那是声浪传媒新总部的霓虹灯牌。

“小芸,你看,”苏霓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清晰,“那里的光,比我们脚下这栋楼的还要亮。”

赵小芸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心头猛地一震。

“他们,”苏霓口中的“他们”,指的是那些守旧的、抗拒的、畏惧改变的力量,“他们怕的不是我,甚至不是声浪。他们真正怕的,是你们这批不愿再低头、能够看见更远地方的新人。”

赵小芸握紧了拳头,心中的惶恐与不安,被一股滚烫的使命感所取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看到的不再是压力,而是一片等待她们去点亮的星空。

更大的舞台,接踵而至。

曾宪阳亲自打来电话,邀请苏霓参与起草一份极为重要的文件——《民间传媒机构参与公共事务传播行为指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