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八零女主推荐 > 第65章 三百二十七个名字的重量(第1页)

第65章 三百二十七个名字的重量(第1页)

那份名单在苏霓的指尖下,像一卷沉重而冰冷的历史画轴,缓缓展开。

夜色深沉,办公室里只剩下屏幕的光映着她凝重的脸。

近百个名字后面,赫然标注着刺眼的“去向不明”或“资料缺失”。

这些冰冷的字眼,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被时代洪流吞噬,连回声都未曾留下的生命。

她仿佛能听见纸张背后传来的,跨越数十年的微弱呼救。

心脏猛地一沉,苏霓抓起电话,手指因用力而有些白,径直拨给了唐主编。

电话接通的瞬间,她没有丝毫寒暄,声音因彻夜未眠而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唐叔,我手上有一份名单,匿名寄来的。三百二十七人,全是当年被安置的知青子女,其中近百人‘去向不明’。”

电话那头沉默了数秒,唐主编的声音带着被惊醒的凝重:“你确定来源吗?”

“不确定,但《回来的人》节目后台的数据可以作为旁证。”苏霓迅切换到电脑上的另一个文件,“播收视率,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我们收到了过两千封观众来信,大部分都在说同一句话——‘我家也有一个失散的亲人’。唐叔,这不再是几个家庭的悲剧,这是一个群体的伤痕。我请求您,立刻以内参的形式,将这份名单和我们的节目数据,一起呈报给省改革研究小组。”

唐主编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地说道:“好!我马上办!小苏,你记着,这份名单若经核实为真,它将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份被系统整理出来的民间遗失档案。它的份量,乎你的想象。”

三天后,一纸来自省委的红头批示,以雷霆万钧之势下达到电视台——“情况属实,性质严重。立即成立专项核查组,以电视台《回来的人》节目组为信息枢纽,民政、公安等部门全力配合,优先回应群众诉求,尽快核实名单,给历史一个交代。”

风暴,已然成型。

而风暴的另一个中心,许文澜,却选择躲进了城市边缘的寂静里。

她没有回家,而是住进了一家墙皮斑驳的老旧招待所。

登记时,她用的是一张早已不用的旧身份证。

房间里弥漫着潮湿和霉味,但对她而言,这与内心那片荒芜相比,竟显得格外安宁。

她那个随身携带的巨大皮箱被打开,里面没有几件像样的衣物,取而代之的是一沓沓码放整齐、边缘泛黄的文件。

那些是她三十年偏执与痛苦的结晶——有她早年以学者身份搜集的知青返城政策漏洞分析报告,有她匿名举报过的几家福利院账目异常的调查记录,甚至还有一本用工整笔迹写下的手稿,封面上是几个力透纸背的大字——《权力运行逻辑刍议》。

夜深人静,她关掉灯,从贴身的口袋里摸出一个小巧的录音机,按下了播放键。

一阵沙哑的电流声后,一个稚嫩的童声响起,唱着不成调的儿歌,中间夹杂着清脆的笑声。

那是她唯一的童年遗音。

她就这么睁着眼,在黑暗中反复播放着那段录音,直到窗外透进第一缕晨曦,那笑声才被她用颤抖的手指掐断。

天亮了。

她拿起招待所床头的电话,拨通了电视台前台的总机,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你好,我是许文澜。请转告你们的苏霓总监,我想见她一面。”

见面的地点,定在了市图书馆最深处的档案阅览室。

这里安静得能听见书页翻动的声音,空气中飘浮着旧纸张和时光混合的味道。

许文澜穿着一件洗得白的旧衬衫,头随意挽在脑后,露出一张因长期失眠而疲惫不堪的脸,但那双眼睛,却清明得像淬了火的刀。

她没有多余的废话,将一个厚重的牛皮纸袋推到苏霓面前。

“这是我三十年来收集的所有相关材料。”她的声音很轻,却字字千钧,“我今天来,不是为了道歉,也不是来求你的理解。我只是……不想再继续骗自己了。”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越过苏霓,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仿佛在对另一个自己说话:“你们要做《被遗忘的名字》第二季,对吗?我可以提供所有的线索,但我有一个条件——从始至终,不许用我的名字做任何噱头。”

苏霓的心猛地一跳。

她没有立刻答应,而是伸手接过了那个纸袋。

入手沉甸甸的,是三十年光阴的重量。

她打开封口,抽出的第一份文件就让她瞳孔骤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