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寻龙记寻秦记 > 第83章 竹简便通骊山路密语暗藏遗迹门(第1页)

第83章 竹简便通骊山路密语暗藏遗迹门(第1页)

驿馆的院子里飘着淡淡的松针香。秦地的驿馆比赵国的更讲究规整,青石板铺的地面连缝隙都扫得干干净净,墙角种着两株老松,枝桠斜斜地探过屋檐,把午后的阳光剪得碎碎的。玄铁营的士兵们没闲着,陈虎正带着几个人擦拭长刀,刀刃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噌噌”的磨石声混着远处街道的叫卖声,倒有几分安逸。

阿月蹲在石阶上,手里摆弄着个巴掌大的陶制小老虎——这是昨天在咸阳街上买的,摊主说用的是渭水畔的陶土,烧出来带着淡淡的青纹。她一会儿把小老虎放在阳光下晒,一会儿又捧在手里摸,嘴里还念叨着:“要是能把这个带进骊山就好了,说不定能镇住山里的小妖怪。”

项尘靠在廊柱上,手里拿着张皱巴巴的竹简——这是墨渊昨晚画的简易地图,上面用炭笔标着咸阳周边的地形,骊山被圈了个红圈,旁边写着“多林、多涧,秦兵驻守”。他盯着那个红圈看了好一会儿,心里总有些不踏实:李斯虽说会禀报秦王,可秦国对仙秦遗迹看得这么重,真会轻易把消息透给他们这些赵国人吗?

“将军,你看!”阿石突然指着驿馆门口,声音里带着几分兴奋。

项尘抬眼望去,只见一个穿着青色吏服的人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个木盒,正跟驿馆的门吏说着什么。那吏服的料子很规整,腰间系着的铜带钩上刻着“李府”的纹样——是李斯派来的人。

项尘立刻直起身,快步走了过去。那吏员见他过来,连忙拱手行礼:“在下是李府侍从,奉我家大人之命,来请项将军和墨渊先生过府一叙。我家大人说,关于仙秦遗迹的事,有消息了。”

“有消息了?”项尘心里一紧,随即涌上一股期待,“劳烦阁下稍等,我们这就随你走。”

墨渊也从屋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件厚些的麻布外衣——午后的风已经带了凉意,他笑着把衣服递给项尘:“骊山在西边,山里更冷,先带上,免得路上着凉。”

几人跟着侍从出了驿馆,街上的景象已经和白日不同。夕阳把咸阳的城墙染成了熔金色,街边的酒肆挂起了红灯笼,油布幌子被风掀得晃晃悠悠,里面飘出的米酒香混着烤羊肉的焦香,裹着晚归行人的脚步声,比白日里多了几分暖融融的烟火气。有个卖糖人的老丈挑着担子走过,担子上插满了五颜六色的糖人,引得几个孩童围着追跑,笑声脆生生的。

“咸阳的百姓日子过得确实安稳,”墨渊看着这景象,轻声感慨,“秦律虽严,却管得公道,连街边的摊贩都敢放心做生意。”

侍从听了,脸上露出几分自豪:“先生说得是。咱们秦王重视农桑,还修了官道、开了水渠,百姓们能吃饱穿暖,自然安稳。不像有些地方,动不动就闹饥荒,还有邪兵作乱。”

项尘听着,心里更沉了几分——逆时盟要是真把战火蔓延到咸阳,这么好的景象,怕是要毁于一旦。

不多时,李府就到了。还是上次那扇黑木门,铜钉在夕阳下泛着光,门吏见他们来,立刻笑着迎上来:“项将军、墨渊先生,我家大人已经在正厅等着了,快请进。”

进了院子,项尘现今天的李府比上次多了几分暖意——正厅门口的石阶旁,摆着个小小的炭盆,里面燃着银丝炭,没有烟,只飘着淡淡的暖意。正厅的门敞开着,李斯穿着件深灰色的便服,没戴官帽,头用一根木簪束着,正坐在窗边的席上翻着竹简,手里还拿着个铜制的镇纸。

“项将军、墨渊先生,快坐!”李斯见他们进来,立刻放下竹简,起身相迎,语气比上次热络了些,“来人,把刚温好的米酒端上来,再拿些秦地的干果。”

几人坐下,侍女很快端来了米酒和干果。米酒装在青瓷碗里,冒着淡淡的热气,喝一口,甜丝丝的,带着粮食的清香,比赵国的烈酒温和多了。干果是渭水畔产的红枣和核桃,红枣个头大,肉厚核小,吃起来甜津津的。

“尝尝这红枣,”李斯笑着指了指果盘,“是今年刚收的新枣,用温水泡过,再晒了三天,吃着不燥。”

项尘拿起一颗红枣,咬了一口,果然清甜:“多谢李大人费心。不知大人今日请我们来,是关于仙秦遗迹,有什么消息了?”

李斯放下米酒碗,手指轻轻摩挲着碗沿,沉默了片刻。夕阳从窗外照进来,落在他脸上,能看到他眼角的细纹。他叹了口气,缓缓开口:“不瞒二位,昨天你们走后,我就立刻进宫禀报了秦王。关于仙秦遗迹的事,秦王一开始是犹豫的——毕竟这遗迹是咱们秦国的机密,而且里面的情况复杂,轻易不能让外人靠近。”

项尘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握着米酒碗的手紧了紧。

“但我跟秦王说了三件事,”李斯话锋一转,眼神变得坚定起来,“第一,逆时盟已经在秦国边境作乱,上个月还烧了咱们两个驿站,杀了十几个秦兵,再放任下去,迟早会摸到咸阳来;第二,你们是赵王推荐的人,而且之前在赵国对抗逆时盟,立了不少功,是真心想除了这祸害;第三,仙秦遗迹里的力量,要是能用来对付逆时盟,不仅能保秦国,还能保天下百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顿了顿,继续说:“秦王听了,沉默了半个时辰,最后说,‘天下百姓的安危,比一个遗迹的机密重要’。所以,他同意把仙秦遗迹的位置告诉你们,还允许你们靠近骊山。”

项尘心里的石头一下子落了地,连忙起身拱手:“多谢秦王!多谢李大人!若能找到仙秦遗迹,除掉逆时盟,赵国定会感念秦国的恩情!”

墨渊也跟着起身道谢:“李大人为天下百姓着想,这份胸襟,令人敬佩。”

李斯笑着摆手:“快坐下,不必多礼。我也是为了秦国的百姓,为了天下安稳。不过,我得跟你们说清楚,仙秦遗迹藏在咸阳城外的骊山深处,那里可不是普通地方。”

他拿起桌上的一根木笔,在竹简上画了个简易的地图:“你们看,骊山从这里开始,往西边走三十里,有个山口叫‘风门’,过了风门,就是骊山深处。那里常年有秦始皇的驻军把守,都是精锐的锐士,手里拿着强弩、长刀,还有墨家造的连弩车,普通人别说靠近,就算在山口徘徊,都会被抓起来。”

项尘看着竹简上的“风门”,眉头皱了皱:“那我们就算知道位置,也进不去啊?”

“别急,”李斯从怀里掏出一个木盒,打开,里面放着一卷竹简。这竹简比普通的竹简厚实些,用的是楠竹,表面还涂了一层清漆,防蛀防潮。竹简的一端,盖着一个红色的印章,印章上刻着复杂的纹样——是一条盘旋的龙,龙爪握着一颗珠子,正是秦王的玉玺纹样。

“这是秦王特批的通行证,”李斯把竹简递给项尘,语气郑重,“上面写着‘允许赵国使者项尘、墨渊及随行五人,进入骊山风门外围,勘察地形,不得擅自深入驻军防线’。你们拿着这竹简,到了风门,给驻军的校尉看,他就会放你们进去。”

项尘双手接过竹简,入手沉甸甸的。他展开看了看,上面是秦篆写的字,笔力遒劲,每个字都透着威严。印章的红色很鲜亮,一看就是刚盖上去没多久。

“多谢李大人!”项尘紧紧握着竹简,心里满是感激,“有了这通行证,我们就能靠近骊山,找仙秦遗迹了。”

“不过,我得提醒你们几句,”李斯的神色突然严肃起来,“第一,驻军只允许你们到风门外围,再往里走,就是禁地,他们会直接放箭,绝不会留情;第二,骊山深处不仅有驻军,还有很多危险——山里多涧,有的涧水湍急,冬天还会结冰,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还有野兽,秦地的黑熊、豹子,都在山里出没,你们得小心;第三,仙秦遗迹的入口很隐蔽,而且据说有机关,就算你们找到入口,也别轻易进去,先探查清楚再说。”

墨渊点了点头,把这些话记在心里:“多谢大人提醒,我们会小心的。我们打算明天一早就出去骊山,争取尽快找到遗迹的线索。”

“明天就出?”李斯有些意外,随即点了点头,“也好,早去早回。逆时盟的人说不定也在找遗迹,你们得赶在他们前面。”

他又从怀里掏出一枚小小的铜符,递给项尘:“这是我的私符,上面刻着‘李’字。你们在骊山要是遇到什么麻烦,比如跟驻军起了误会,或者需要帮忙,可以拿着这铜符去找当地的县吏,他们会帮你们。”

项尘接过铜符,铜符很小,只有拇指那么大,上面刻着一个清晰的“李”字,边缘很光滑,显然是经常摩挲。他知道,这铜符是李斯暗中给他们的保障,心里更感激了:“李大人如此费心,我们实在无以为报。”

“什么报不报的,”李斯笑了笑,端起米酒碗,“只要你们能找到仙秦遗迹,除掉逆时盟,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报答。来,喝了这碗米酒,暖暖身子,明天好赶路。”

几人端起碗,碰了一下,都喝了个干净。米酒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到了心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