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八零后女神 > 第20章 我不争宠我养新人(第1页)

第20章 我不争宠我养新人(第1页)

时钟的指针刚刚划过晚上十点,江城电视台的导播间内,死一般的寂静被一声突兀的电话铃声划破,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像是被瞬间点燃的鞭炮,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滚烫的声浪。

“热线……热线被打爆了!”年轻的接线员手忙脚乱,声音里带着不可思议的颤抖。

屏幕上,《街巷烟火》的片尾曲刚刚结束,滚动的字幕旁,是节目组留下的互动热线。

而此刻,这十条线路无一空闲,后台的留言板更是以每秒数十条的度疯狂刷新。

“我爸就是菜贩子,我看哭了,谢谢你们!”

“这才是我们老百姓看得懂的电视!那些明星真人秀早看腻了!”

“求求你们多拍点这样的故事,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老陈!”

每一条留言都像是一块滚烫的烙铁,烙印在总控室里每一个人的心上。

那些曾经质疑、嘲讽、冷眼旁观的目光,此刻都化为了震惊和错愕。

他们无法理解,一个没有明星,没有剧本,甚至连灯光都打得粗糙的“土味”纪录片,如何能在播出当晚就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

苏霓站在人群外,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她的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张卫东”三个字。

“苏霓!你看到了吗?你看到了吗!”电话那头,张卫东的声音兴奋得几乎要破音,“台长刚刚亲自打电话给我,说要给你加奖金!破格加奖金!整个台里都炸了!”

苏霓的嘴角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那双总是清冷如水的眼眸里,终于透出一丝暖意。

“张哥,替我谢谢台长。”

“你应得的!这笔奖金……”

“不用奖我,”苏霓打断了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把这笔钱,一分不少地投进‘青年创客计划’第一期的训练营里。”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张卫东的声音再次响起时,带上了一丝复杂的敬佩:“我明白了。”

一周后,江城电视台一间闲置许久的会议室被重新启用。

墙上用红色卡纸贴着几个大字——“青年创客计划”第一期训练营。

十二名年轻人局促地坐在台下,他们的眼神里,好奇、怀疑、兴奋与自卑交织在一起。

这里有刚满二十岁就辍学搞自媒体的少年,视频最高播放量不过几千;有在工厂广播站工作了五年,声音条件极佳却只会念通告的播音员;还有在社区文化站负责组织老年合唱团,满脑子想法却被“流程”捆住手脚的干事。

他们是这个城市里最不起眼的微尘,因为苏霓的一纸招募令,被吹拂到了同一个屋檐下。

苏霓走上简陋的讲台,没有开场白,没有讲大道理。

她只是打开了投影仪。

画面晃动,是一段隐藏摄像机拍摄的影像。

地点是电视台的选题评审会。

一位资历深厚、际线堪忧的编导正翘着二郎腿,对着一份文件嗤之以鼻:“《街巷烟火》?凌晨四点的菜贩子?这种土得掉渣的题材,拍出来给谁看?现在的观众要看的是光鲜亮丽,是梦想,不是这种底层挣扎的苦情戏。我敢打赌,收视率绝对破不了o,简直是浪费资源。”

画面里,嘲笑声和附和声清晰可闻。

台下的十二名学员,脸色瞬间变了。

有人涨红了脸,有人握紧了拳头,有人则不安地低下了头。

这番话,精准地刺中了他们内心最敏感、最脆弱的地方。

苏霓关掉投影,室内一片死寂。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声音清冷而有力:“他们说你们不行,说你们关注的东西上不了台面,只是因为一件事。”

她停顿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说道:“因为他们害怕,怕你们实在太行了。”

轰的一声,像是一道惊雷在众人脑海中炸开!

那些被压抑的、被否定的、不被理解的情绪,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化为眼底炙热燃烧的火焰。

课程第三天,第一个难题不期而至。

学员刘晓慧负责的选题《修车铺里的诗》,主人公是一位在城郊开了三十年修车铺、写了半辈子诗的老工人。

这是一个绝佳的题材,粗粝的生活与浪漫的诗意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

然而,当拍摄团队兴致勃勃地扛着设备上门时,却被老工人的妻子和儿子拦在了门外。

“不拍!我们不拍!”老工人的儿子,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态度却异常坚决,“我爸就是个修车的,写几句歪诗是他自己瞎琢磨,你们这么一拍,全城都知道了,别人怎么看我?我正在准备考公务员,政审的时候要是觉得我们家成分复杂怎么办?你们这是影响我的前途!”

团队成员轮番上阵,磨破了嘴皮,对方依旧油盐不进。

刘晓慧急得快要哭出来,只能无奈地打电话向苏霓求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