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八零后女神 > 第50章 光不能熄话必须说(第1页)

第50章 光不能熄话必须说(第1页)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样片播放结束,三位老商户在镜头前泛着泪光的浑浊眼眸,还清晰地烙在每个人的视网膜上。

那不仅仅是回忆,那是被时代洪流冲刷后,幸存下来的真实印记。

许文澜率先打破了沉默,她端起茶杯,杯盖与杯身轻轻一碰,出一声清脆的鸣响,像是在给这段滚烫的记忆降温。

“苏总,片子拍得很有感染力。”她的赞扬轻飘飘的,不带丝毫温度,“但是,作为官方合作项目,历史表述不够严谨。那些关于驱赶、查抄的个人化描述,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情绪。我建议,删减三分之二,重点突出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用主持人旁白串联,会更宏观,也更安全。”

删减三分之二?

用冰冷的旁白替换有血有肉的倾诉?

苏霓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已经不是修改,而是谋杀。

她看着许文澜那张妆容精致、毫无波澜的脸,心中最后一丝幻想也随之破灭。

“许主任,”苏霓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钉子一样砸在桌上,“我们签的合同里写得很清楚,双方对内容有分歧时,启动第三方独立评审。我不同意修改,我要求,走评审程序。”

许文澜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像一把出鞘的刀。

她没想到,这个看似温和的年轻女人,脊梁竟如此强硬。

她嘴角微撇,露出一丝不屑:“可以。那就按规矩来。”

陆承安的动作比所有人的预料都快。

不到二十四小时,他便通过私人关系,联络了两位早已退休、在省社科院德高望重的经济史研究员,组成了独立的评审小组。

更绝的是,他直接通过声浪工坊的官方渠道,将评审标准——“历史真实性、情感共鸣度、时代价值”——提前向社会公示。

这一下,直接把评审从密室操作推到了聚光灯下,断了许文澜暗箱操作的后路。

然而,他们还是低估了许文澜的手段。

评审会前夜,其中一位老研究员的儿子,在体制内某关键岗位上,突然接到了一通“关心”他职业前途的电话。

第二天一早,这位老教授便以“身体不适”为由,无奈退出了评审。

釜底抽薪!

就在许文澜以为胜券在握时,苏霓的反击以一种更加猛烈的方式到来。

“很遗憾,王教授因故退出。但我们认为,公众有权知道原因。”声浪工坊的官网上,一张打了码的通讯记录截图赫然出现,通话时间、时长清晰可见。

紧接着,苏霓布了一段视频:“既然专家评审受阻,那就让观众来评判。我们紧急制作了许主任指导下的‘重构版’样片。现在,两个版本匿名呈现,我们邀请十万名观众,成为《破晓者》的第一批大众评委!”

一个二维码弹出。

那一刻,无数双眼睛正盯着这场小虾米对抗大鲸鱼的直播。

扫码、观看、投票——整个过程在公证处的监督下进行。

数据如潮水般涌入后台,两条代表着情感共鸣指数的曲线在屏幕上疯狂追逐、拉扯。

一小时后,结果锁定。

匿名a版,也就是苏霓的原版,情感共鸣指数。

匿名b版,许文澜的重构版,。

差距,。

这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不够严谨”的傲慢上。

数据不会说谎,人心更不会。

风波还未平息,一记更重的惊雷紧随而至。

星辰科技的创始人,那位以技术狂人着称的周哲,突然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公开声:“我们做技术的,最怕的就是‘看不见的声音’和‘被定义的需求’。苏总的节目,让我想起自己当年窝在车库里焊电路板的日子。为了这份真实,星辰科技决定,独家冠名《破晓者》第一期!”

言辞已经足够震撼,但他紧接着分享的一段音频,则彻底引爆了舆论。

音频里,一个油滑的男声正循循善诱:“周总,咱们市里要大力扶持本土内容平台,你看这个‘智慧文化云平台’,许主任牵头的,你们星辰要是能把内容流量接入进来,以后很多政策……都好说嘛。”

这个声音,正是之前暗示周哲绕开声浪工坊的某位官员。

所谓“扶持”,实则是“收编”。

许文澜的“智慧文化云平台”,就是她试图垄断内容出口、扼杀独立声音的铁笼。

周哲的公开站队,瞬间将这场内容之争,拔高到了商业环境与创作自由的层面。

许文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没想到,自己精心编织的网,竟被一个做技术和一个拍片子的联手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深夜,文化展联盟的办公室内依旧灯火通明。

沈曼莉正在为许文澜整理第二天论坛的言稿,身心俱疲。

她起身去倒水,路过许文澜的办公桌时,脚步却猛地顿住。

许文澜的电脑没有锁屏,一封草拟的邮件赫然停在屏幕中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