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八零后女神 > 第346章 谁在听谁就在场(第1页)

第346章 谁在听谁就在场(第1页)

这份档案的重量,远不止几页薄纸。

陆承安指尖拂过那粗糙的纸面,仿佛能触摸到一个时代沉默的脉搏。

这便是他即将带入一场风暴的,唯一武器。

修订《基层社会治理指南》的评议会,在京郊一处戒备森严的会议中心召开。

空气里弥漫着高级木料和溶咖啡混合的标准化气味,一如会议的主题——将复杂的人心纳入标准化的流程。

当新增章节“关于建立‘持证倾听员’制度的提议”被抛出时,会议室里响起了表示赞同的窃窃私语。

心理培训、资格考核、情绪疏导工作……每一个字眼都闪烁着理性和专业的光芒,试图为人类最幽微的情感建立一套可量化的kpi。

陆承安坐在角落,如同一尊沉默的礁石。

他看着那些雄心勃勃的专家们,如何用精美的ppt勾勒出一张覆盖全国的情绪疏导网络,仿佛只要证书足够多,就能接住所有坠落的灵魂。

他一言不,直到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临近尾声。

散会时,他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寒暄的圈子,只是平静地走到会议秘书处,递上了一份标着“附件”的文件袋。

那是一沓复印件,来自一家偏远养老院的“呼吸记录小组”值班日志。

纸页边缘被岁月侵蚀得毛糙,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无数模糊的呢喃和临终的呓语。

字迹潦草,有时是护工在交接班的疲惫间隙匆匆写下,有时甚至是神志不清的老人自己抓过笔留下的无意识划痕。

“他想吃一口冰糖葫芦,小时候他妈妈总买给他。”

“她说窗外的麻雀,是她早逝的丈夫回来看她了。”

“反复念着一个名字,但我们谁也查不到是谁……”

在复印件的页,陆承安用他那遒劲有力的字迹写下了一行批注:“他们从未取证,却最懂如何握住一只颤抖的手。”

这份附件最终如他所料,未被收录进官方纪要。

但那份混杂着药水味、饭菜香和临终者最后气息的纸张,却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以一种地下的、私密的方式,在与会者之间悄然流传。

每一个翻阅过它的人,在谈论“持证上岗”时,眼神里都多了一丝复杂与迟疑。

几乎在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苏霓收到了来自边疆监狱的反馈报告。

报告措辞严厉,指出那批她捐赠的可录音布偶玩具,在囚犯间流转三个月后,录下的已不仅仅是思念与忏悔。

部分录音内容充满了极端情绪,甚至是针对狱警和社会的隐晦威胁。

监管部门的结论清晰而冰冷:此项目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建议立即全面审查并暂停。

苏霓的指尖在冰凉的报告上轻轻划过。

她没有反驳,也没有妥协。

办公室的电话响了又响,她一概不接。

她只是平静地拨通了一个长期合作的公益组织的电话。

几天后,一批特殊的物资被转交到了那座监狱——没有任何可爱的布偶,只有成捆的空白布料、五彩的针线和足够多的缝纫工具。

随之送达的,还有苏霓的一句附言:“现在轮到你们自己做。”

两周后,新的反馈以照片的形式传回。

第一批由囚犯们手工缝制的新布偶出现了。

它们形态各异,针脚粗糙,却带着一种蛮荒而炙热的生命力。

最令人震撼的是,每个布偶的胸口,都绣着不同的图案——有人笨拙地缝上了一双巨大的、仿佛在凝视着什么的眼睛;有人缝了一对不成比例的耳朵,似乎渴望听到墙外的声音;还有一个,它的嘴被十字针法紧紧缝合,胸前却绣着一只努力张开的手掌。

当苏霓把这些照片给林晚时,她正在西南一个潮湿的小镇。

空气里都是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她此行的目的,是调查那个由村民自兴起的“我们自己的广播时刻”。

然而,她来晚了一步。

这个曾经鲜活的民间表达,已被当地政府看中,作为一项宝贵的“文化资源”,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材料,并计划将其升级为一项有固定流程、固定时间的“民俗仪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