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山镇一役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萧然便带着特战一班,跟随八路军师独立团三营营长王铁山,踏上了前往独立团团部的山路。
缴获的o匹战马由三营的战士们兴高采烈地牵着,驮着分得的武器粮秣,队伍行进间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对这支神秘友军的好奇。
山路崎岖,寒风凛冽。
萧然走在队伍中,目光扫过身边这些穿着破旧单薄灰布军装、背着简陋装备却精神昂扬的八路军战士,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关于这支部队——威名赫赫的八路军师的记忆碎片。
那是他曾在历史书中反复研读过的铁血劲旅。
师,这面由红军英雄部队改编而成的抗日旗帜,其结构在萧然心中清晰如画。
年,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成为师,下辖旅和旅和教导旅、以及独立团。
旅旅长陈刚,由红一军团骨干组成,下辖杨德志的团、李天右的团。不过,年月旅长陈刚因林帅受伤离开师而任代师长。同时由李天右任旅代旅长。
旅旅长徐东海,副旅长黄客诚,由红十五军团骨干组成,下辖张少东的团、陈秀的团。
还有一支至关重要的师独立团,团长杨城武,是由一军团精锐改编。
另外还有师教导队、骑兵营等技术兵种。
总兵力约万人,任师长林帅,副师长聂帅,政委罗帅。
这三人的名字在华国,可是人尽皆知的名帅,共和国的开国十大元帅,现在的师就占了三个,你说厉不厉害,牛不牛逼?
平型关大捷后不久,年底,聂帅便率独立团、骑兵营等部留守五台山,开创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伟业。
年后,师主力如利剑出鞘,分兵挺进山东:杨德志率团为基础,组成东进支队进入冀鲁豫;陈刚、罗帅则率团等主力进入山东,与山东纵队并肩作战;
而旅则在徐东海、黄客诚率领下转隶第二纵队,南下支援华中战场。
到了年,师与山东纵队合并,整编为强大的山东军区,下辖鲁中、鲁南、胶东、滨海、清河等军区,成为山东抗战的中流砥柱。
萧然脑海中闪现着那些光辉的名字:团展为威震东北的军;团演变成华东雄师o军;杨城武的独立团则成为华北劲旅军的基石;还有那由教导队展起来的教导旅,后来拱卫着革命圣地……
“林帅、聂帅、罗帅、徐东海、黄客诚、杨德志、李天右、杨城武……”萧然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崇敬与激动。
眼前这支在寒风中行军的队伍,其源头竟是如此辉煌!
这些名字的主人,许多人将在几年后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中,被授予象征最高荣誉的元帅和上将军衔!他们是真正的开国元勋,民族脊梁!
说到师独立团,那更是有一个耳熟能详的真实战斗,虽然不是独立团动的战斗,但是却与师独立团有着极大的关联。
老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大多数历史爱好者都有印象,故事就生在年的反扫荡作战中。
电影中八路军的五名钢铁战士,正是隶属于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的主力第团,时任团长邱蔚,开国少将。
而在红军刚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邱蔚的职务正是第师独立团第三营的营长。
狼牙山五壮士(年),隶属于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军分区团连班,为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五名钢铁战士中,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才幸免于难;
五名战士的壮举,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