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烽烟简介 > 第1章 溪口子弟投军路1934年江西瑞金外围(第2页)

第1章 溪口子弟投军路1934年江西瑞金外围(第2页)

“是,团长,卑职是溪口人,跟委员长是同乡。”林文澜立正站好,腰杆挺得笔直。

“哦?”团长来了兴趣,放下纸,“那你说说,你这心得里写的‘利用乡绅’,具体咋做?”

林文澜早有准备,朗声道:“回团长,红军在山里活动,全靠老百姓接济。咱们要是能让乡绅出面,给老百姓粮食,让他们别给红军送吃的,红军就成了无源之水。而且乡绅熟悉地形,能帮咱们带路,比咱们自己瞎闯强。另外,咱们可以给乡绅‘良民证’,让他们觉得跟着咱们有好处,自然就愿意帮咱们了。”

这话说到了团长的心坎里。之前围剿红军,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到人,山里的老百姓要么帮红军打掩护,要么干脆跑光,粮食都藏起来,国军的补给线拉得老长,苦不堪言。

“说得好!”团长一拍桌子,“就按你说的办,你带三排,去跟附近的乡绅接洽。要是办成了,我给你记一功,上报师部!”

林文澜心里一喜,立刻敬礼:“谢团长!卑职保证完成任务!”

走出团部,老张凑过来,笑着说:“成了吧?我就说你这法子管用。”

“还得靠张哥帮忙。”林文澜递给他一支烟,“对了,张哥,听说下个月委员长要去南昌视察,师部是不是要选几个‘剿匪模范’去见委员长?”

老张抽了口烟,点点头:“是有这说法,不过名额紧得很,咱们补充团能不能分到一个还不一定。”

林文澜眼睛转了转,心里有了新的盘算。他要的不只是团长的赏识,他要见委员长——只有让委员长记住他这个奉化子弟,才能真正在国军里站稳脚跟。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文澜带着三排,跑遍了附近的几个乡。他没像其他军官那样,拿着枪逼着乡绅办事,而是先给他们送粮食、送布匹,再跟他们聊“委员长的剿匪大计”,说跟着国军有好处,以后县里的差事都优先给他们的子弟。乡绅们本来就怕红军的“打土豪”,又见林文澜说话客气,还带着委员长的“名头”,纷纷答应帮忙。没几天,就有乡绅来报,说现了红军的粮仓,林文澜带着人过去,果然缴获了不少粮食和弹药。

团长高兴坏了,立刻把林文澜的功劳上报师部。师部正好在为委员长视察做准备,见补充团有这么个“剿匪能手”,还是奉化人,立刻把他的名字报了上去。

年o月,南昌行营。

林文澜站在队伍里,穿着新的黄呢子军装,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他特意理了理领口的领章,又摸了摸口袋里的奉化年糕——这是他让家里人寄来的,打算要是见到委员长,就说“家乡的年糕,给委员长尝尝鲜”。

不一会儿,委员长蒋介石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走了过来。他穿着军装,戴着军帽,目光锐利地扫过队伍。当走到林文澜面前时,师部的长官立刻介绍:“委员长,这位是补充团三排长林文澜,奉化溪口人,这次剿匪有功,还总结了不少心得。”

蒋介石停下脚步,看了看林文澜,用奉化口音问:“你是溪口人?家里是做什么的?”

林文澜立刻立正,大声回答:“回委员长,卑职家里是开米行的,在溪口老街,离委员长的祖宅不远。卑职这次来,还带了点家乡的年糕,想请委员长尝尝。”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用油纸包着的年糕,双手递了过去。

蒋介石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他接过年糕,打开油纸闻了闻,对身边的人说:“还是家乡的味道啊。”然后又看向林文澜,“你在剿匪中,有什么体会?”

林文澜早把准备好的话在心里过了好几遍,当下不慌不忙地说:“回委员长,卑职觉得,剿匪不光要靠枪杆子,还要靠民心。咱们要让老百姓知道,委员长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红军是破坏他们的好日子。只要民心在咱们这边,红军就站不住脚。”

这话正好说到了蒋介石的心坎里。他一直强调“剿匪必先清乡,清乡必先安民”,没想到这个年轻的排长居然能理解他的意思。而且林文澜是奉化人,说话又实在,让他心里多了几分亲近。

“说得好!”蒋介石拍了拍林文澜的肩膀,“你这个排长,有脑子,会办事。这样,你不用回补充团了,到南昌行营参谋处来当参谋,跟在我身边学习。”

林文澜心里狂喜,差点喊出声来。他立刻敬礼,声音都有些颤:“谢委员长!卑职一定好好干,不辜负委员长的信任!”

蒋介石点点头,又嘱咐身边的参谋:“给林文澜安排个住处,离行营近点。对了,把他的军衔提一提,升个中尉。”

从排长到中尉参谋,从补充团到委员长身边——林文澜知道,他的军旅生涯,从这一刻起,才算真正开始。赣南山里的硝烟还没散尽,但他已经看到了南京城里的曙光。他攥了攥拳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跟着委员长,好好干,总有一天,他要站在国军的最高处。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dududu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