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烽烟全部演员名单 > 第3章 南京中枢初立足1935年江苏南京续(第2页)

第3章 南京中枢初立足1935年江苏南京续(第2页)

林文澜心里一凛,连忙说:“请陈主任指点。”

“你是奉化人,又是委员长亲自提拔的,这就是你的‘牌子’。”陈布雷压低声音,“到了地方,先去见省党部的人——省党部归中央管,听委员长的话。让他们帮你出面协调地方部队,再找当地的乡绅支持,双管齐下,事情就好办了。”

林文澜记在心里。他知道,试点工作是他在中枢站稳脚跟的关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年月,林文澜带着任命书,坐上了去杭州的火车。火车开动时,他看着窗外掠过的农田,心里盘算着:浙江是委员长的老家,也是他的老家,这里的乡绅、省党部的人,多少都会给点面子。先从浙江入手,把试点做起来,再去江西——江西的地方部队复杂,但有浙江的成功案例在前,应该也能推进。

到了杭州,林文澜没先去见浙江省政府的人,而是直接去了省党部。省党部主任委员张静江是委员长的老朋友,也是浙江人。林文澜递上委员长的亲笔信(出前,他特意找委员长要的),张静江一看是委员长身边的人,还是奉化同乡,立刻热情地接待了他。

“文澜啊,委员长特意写信给我,让我帮你,你尽管开口。”张静江坐在沙上,喝着茶说。

“张主任,卑职这次来,是为了‘乡土训练’的试点工作。”林文澜把方案递给张静江,“现在要在浙江的衢州、金华两地试点,但这两地的保安团归省政府管,卑职怕协调不动。想请张主任出面,跟省政府打个招呼。”

张静江翻了翻方案,笑着说:“这方案好啊,既帮着委员长剿匪,又能拉拢乡绅,省政府没理由不配合。这样,明天我带你去见省主席黄绍竑,就说是委员长的意思,让他给保安团下命令,配合你的工作。”

有了张静江的帮忙,事情进展得很顺利。黄绍竑虽然是桂系出身,但在浙江任职多年,知道委员长的分量,又见张静江亲自出面,立刻答应让衢州、金华的保安团全力配合试点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林文澜去了衢州。衢州保安团的团长姓周,是个行伍出身的老兵,见林文澜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上尉参谋,心里有些不服气。

“林参谋,不是周某不给面子,”周团长坐在团部里,手里把玩着一把手枪,“我这保安团,天天要防红军、防土匪,训练任务本来就重,再搞什么‘乡土训练’,士兵们怕是吃不消。”

林文澜没生气,反而笑着说:“周团长,卑职知道您的难处。但您想想,要是士兵们懂衢州的方言,能跟老百姓说话,老百姓是不是愿意给咱们送粮食、报信?要是士兵们熟悉山里的地形,红军来了,咱们是不是能更快地找到他们?”

他顿了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周团长:“这是委员长亲自批的试点方案,上面写着,试点期间,中央给每个试点单位拨两百块大洋的补助,用于请教员、买教材。而且试点做得好,委员长会亲自表彰,周团长您的名字,说不定能上委员长的‘记功簿’。”

周团长接过文件,翻到最后,果然看到了委员长的亲笔批示“同意试点,着军政部拨款支持”。他眼睛一亮——两百块大洋不算多,但委员长的表彰可是天大的荣誉。他立刻放下手枪,站起来说:“林参谋,你早说啊!既然是委员长的意思,又是为了剿匪,我周某肯定配合!你说怎么训,我就怎么训!”

林文澜心里笑了——在国军里,要么讲“委员长的面子”,要么讲“实际的好处”,两者结合,没有办不成的事。

接下来的两个月,林文澜在衢州、金华两地跑。他请当地的乡绅来给军官讲风俗、教方言,请小学老师来写教材,还让乡绅带着军官去山里踩点,绘制地形地图。保安团的军官们一开始还不乐意,觉得这是“不务正业”,但练了半个月,效果就出来了——之前跟老百姓说话,老百姓要么躲着,要么说听不懂;现在能用方言打招呼,老百姓愿意跟他们聊天了,甚至主动来报信,说哪里有红军的踪迹。

有一次,衢州保安团的一个排去山里搜剿红军,正好遇到一个老农。老农用衢州话跟排长说,前面山坳里有红军的伤员在养伤。排长要是以前,肯定听不懂,但现在他不仅听懂了,还跟老农聊了几句,问清了具体位置,带着人过去,果然抓获了三个红军伤员,缴获了两支步枪。

周团长高兴坏了,立刻把这事上报给浙江省政府,又特意给林文澜写了封感谢信。张静江把这事报给委员长,蒋介石看了,对身边的陈布雷说:“林文澜这小子,果然没看错,会办事,还能落地。”

年月,林文澜回到南京。他把试点总结交给委员长,里面详细写了试点的成效:衢州、金华两地的保安团,一个月内收到老百姓报信二十多次,缴获红军粮食五十多石,抓获红军人员三十多人,比之前翻了一倍还多。

蒋介石看了总结,非常满意,当即决定把“乡土训练方案”在全国推广,还特意在军委会上表扬了林文澜:“林文澜同志,虽然年轻,但懂军事、懂民心,是个难得的人才。”

军委会的将领们都看向林文澜,眼神里有羡慕,也有忌惮。何应钦还特意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林参谋,年轻有为啊,以后多跟军政部沟通。”

林文澜连忙敬礼:“是,何部长,卑职一定多向您请教。”

当晚,陈布雷请林文澜吃饭。饭桌上,陈布雷笑着说:“现在没人敢再刁难你了。委员长在军委会上表扬你,就是给你撑腰。接下来,你想往哪方面展?是继续在参谋处待着,还是去部队带兵?”

林文澜放下筷子,认真地说:“陈主任,卑职想带兵。在参谋处待着,只能纸上谈兵;只有到部队里,真刀真枪地打仗,才能真正成长起来。而且,委员长需要的是能打仗的将领,不是只会写方案的参谋。”

陈布雷点点头,赞许地说:“你有这个想法,很好。委员长也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会跟委员长提一下,给你找个合适的部队。”

半个月后,任命书下来了——林文澜被任命为中央军第军第师第团少校副团长,归陈诚指挥。

军是陈诚的嫡系部队,也是中央军的王牌,装备好、战斗力强。能去军当副团长,这是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要的机会。林文澜知道,这是委员长和陈布雷的苦心——让他去王牌部队历练,既能积累带兵经验,又能靠上陈诚这棵大树(陈诚是委员长的心腹,跟奉化人也亲近)。

离开南京的前一天,委员长特意召见了林文澜。“文澜,去了军,要好好干。”蒋介石坐在办公桌后,语气严肃,“军是中央军的脸面,陈辞修(陈诚字)治军严,你要多学他的带兵方法,也要记住,不管到哪里,都要想着老百姓,想着委员长的嘱托。”

“是!卑职一定记住委员长的话!”林文澜立正敬礼,声音铿锵有力。

走出委员长的办公室,南京的阳光正好,照在他的军装上,金灿灿的。林文澜攥了攥拳头——从参谋到副团长,从中枢到部队,他的军旅生涯又迈出了一大步。他知道,军的日子不好过,陈诚治军严,部队里的老兵多,肯定会有人不服他这个“空降”的副团长。但他不怕——在赣南山里,他能从排长做起;在南京中枢,他能站稳脚跟;到了军,他照样能靠自己的本事,赢得别人的认可。

火车开往江西九江(军驻地),林文澜看着窗外掠过的长江,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dududu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