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烽烟全部演员名单 > 第4章 十八军内立军威1935年江西九江(第1页)

第4章 十八军内立军威1935年江西九江(第1页)

长江的水汽裹着初秋的凉意,扑在林文澜脸上。他站在九江码头,看着远处驶来的小火轮——军第师的副官带着两个卫兵正站在船头,黑色的军装在江风里绷得笔直。从南京到九江,火车转轮船,三天的路程里,林文澜把师的资料翻了三遍:师长彭善是陈诚的老部下,黄埔一期生,以治军严苛闻名;团团长方靖是湖北人,从士兵一步步升到团长,在军里资历深厚,手下的三个营长都是跟着他打了多年仗的老兵。

“是林副团长吧?”副官跳上岸,敬礼的动作标准利落,“我是师部副官李刚,奉彭师长命令,来接您去团部。”

林文澜回礼,目光扫过副官身后的卫兵——两人肩扛步枪,枪托锃亮,绑腿扎得没有一丝褶皱,连鞋带都系得整整齐齐。他心里暗叹:不愧是陈诚的嫡系,连卫兵的军容都这么严整。

马车驶往城外的团驻地,沿途能看到军的士兵在操练。有的在练刺杀,枪尖的刺刀反射着寒光;有的在练跑步,步伐整齐得像一块移动的黑布。李刚指着远处的操场说:“林副团长,咱们军有规矩,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操练,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得跟练——彭师长说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林文澜点点头:“应该的。军人嘛,就得有军人的样子。”他知道,军的官兵大多看不起“参谋出身”的军官,觉得他们只会耍嘴皮子,不会带兵。要想在团立足,第一步就得过“军容关”,先把自己的架子放下来,跟士兵一起练。

到了团部,方靖正在办公室里看地图。他穿着一身褪色的军装,袖口磨出了毛边,脸上带着几道浅浅的伤疤——那是去年围剿红军时留下的。看到林文澜进来,方靖只是抬了抬眼,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师部的命令我收到了,你分管训练和后勤,有什么不懂的,问副官。”

语气里的冷淡,林文澜听得明白。他没在意,坐下后拿出公文包,从里面掏出一叠纸:“方团长,这是我根据军的训练大纲,结合之前‘乡土训练’的经验,写的团训练补充方案。您看看,要是有不合适的地方,咱们再改。”

方靖接过方案,翻了几页,眉头渐渐皱了起来。方案里没什么空话,全是具体的训练细节:比如针对九江多水网的地形,增加“水上侦察”和“滩涂进攻”训练;针对士兵射击命中率低的问题,提出“每日十实弹,每周一次射击考核”;甚至连士兵的伙食都写了进去,建议增加杂粮和蔬菜,避免士兵因长期吃糙米闹肚子。

“你以前带过兵?”方靖放下方案,语气里多了几分好奇。他原以为林文澜是委员长身边的“关系户”,只会写些纸上谈兵的东西,没想到方案这么接地气。

“在南昌补充团待过半年,带过一个排。”林文澜实话实说,“那会儿条件差,士兵都是壮丁,没经过正规训练,吃了不少亏。后来搞‘乡土训练’,也算摸出了点带兵的门道。”

方靖点点头,没再说话,只是把方案放在了抽屉里。林文澜知道,这是还没完全认可他,得用实际行动证明。

第二天凌晨四点半,天还没亮,军营里就响起了起床号。林文澜翻身下床,用冷水洗漱完,换上训练服,准时出现在操场。士兵们看到他,都有些惊讶——以前的副团长都是睡到大天亮,很少来操场。

“全体集合!”方靖也来了,站在操场中央,目光扫过队伍,“从今天起,林副团长分管训练,以后每天的早操,他都会跟大家一起练。”

队伍里一阵骚动,几个老兵交头接耳,眼神里带着怀疑。林文澜没说话,走到队伍前面,对着方靖敬了个礼:“方团长,我请求跟士兵一起参加刺杀训练。”

方靖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可以。”

一个老兵扛着两把木枪走过来,递给林文澜一把。这老兵叫赵大虎,是一营的班长,跟着方靖打了五年仗,最看不起“只会耍笔杆子的军官”。他把木枪递给林文澜时,故意用了点劲,想让林文澜出丑。

林文澜接过木枪,掂量了一下,心里有数。刺杀训练开始,赵大虎主动站出来,要跟林文澜对练。“副团长,您要是不行,就早点说,别硬撑。”赵大虎的语气里带着挑衅。

林文澜笑了笑,摆好刺杀姿势:“来吧。”

赵大虎大喝一声,举枪就朝林文澜刺过来,动作又快又狠。士兵们都围了过来,想看林文澜的笑话。林文澜却不慌不忙,侧身躲过,手里的木枪顺着赵大虎的枪杆滑过去,枪尖正好顶住赵大虎的胸口——这是他在补充团时,跟一个老兵学的“借力打力”的法子,专门对付力气大的对手。

赵大虎愣了,没想到林文澜真会刺杀。他不服气,又刺了过来,这次更猛。林文澜依旧不硬拼,左躲右闪,每次都能在关键时刻顶住赵大虎的胸口。连续十几个回合下来,赵大虎累得满头大汗,手里的木枪都有些握不住了,而林文澜却面不改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停!”方靖喊了一声,走到两人面前,看了看赵大虎,又看了看林文澜,“林副团长的刺杀技术不错,赵班长,你得好好学学,别以为自己资历老,就看不起别人。”

赵大虎脸涨得通红,低下头:“是,团长。”

林文澜走过去,拍了拍赵大虎的肩膀:“赵班长,你的力气大,刺杀动作也标准,就是太急了。下次对练,咱们再琢磨琢磨,怎么把力气用在点子上。”

赵大虎愣了一下,抬头看了看林文澜——没想到林文澜不仅没为难他,还夸了他。他心里的敌意少了几分,点了点头:“好,副团长。”

早操结束后,林文澜没回办公室,而是去了士兵宿舍。宿舍里很整洁,被子叠得像豆腐块,但墙角的霉味很重。他蹲下身,摸了摸墙根——潮得能拧出水来。“李副官,”林文澜喊来副官,“士兵宿舍的墙得重新刷一遍,再在墙角放些石灰防潮。另外,每个宿舍都要多开一个窗户,通风好,士兵不容易生病。”

李副官有些为难:“副团长,团里的经费紧张,刷墙、买石灰都要花钱,怕是……”

“经费的事我来想办法。”林文澜打断他,“士兵们住在这么潮的地方,要是生病了,怎么训练?怎么打仗?你先统计一下,需要多少石灰、多少油漆,报给我。”

李副官点点头:“是。”

林文澜又去了伙房。伙房里的灶台黑乎乎的,几个炊事兵正围着一口大锅煮粥,锅里的糙米里还掺着沙子。“老张,”林文澜喊来炊事班长老张,“这米怎么不筛干净?士兵们吃了带沙子的饭,容易伤肠胃。”

老张叹了口气:“副团长,不是我们不筛,是米不够好。团里的粮库里,都是去年的陈米,沙子本来就多,而且量也不够,每天都得掺点红薯才能管饱。”

林文澜皱了皱眉——他没想到团的后勤这么差。他跟着老张去了粮库,打开粮仓一看,里面的糙米果然又潮又杂,还散着一股霉味。“李副官,”林文澜拿出笔记本,“你把粮库的库存、每天的消耗量,还有士兵的伙食标准,都整理成表格,下午给我。另外,你去师部问问,这个月的军粮什么时候到,能不能申请点新米。”

回到办公室,林文澜看着李副官送来的表格,心里有了主意。他拿起笔,写了一份《团后勤改善申请》,里面详细写了士兵宿舍的防潮需求、伙房的卫生问题,还有军粮的质量问题,最后还加了一句:“后勤乃军队之本,若士兵住不安、食不饱,恐影响训练士气,不利于剿匪作战。”

写完后,林文澜没直接送师部,而是先去找方靖。方靖看了申请,眉头皱得更紧:“师部的经费一直紧张,咱们军虽然是王牌,但也得排队等。你这申请送上去,怕是石沉大海。”

“方团长,”林文澜递给他一支烟,“我知道师部经费紧张,但咱们可以换个方式。这份申请里,我提到了‘不利于剿匪作战’——现在委员长正盯着江西的剿匪进度,师部肯定不敢怠慢。而且,我在南京的时候,跟军政部后勤司的王司长打过交道,他欠我个人情。我可以给他写封信,请他帮忙催催师部。”

方靖有些惊讶:“你还认识军政部的人?”

“之前搞‘乡土训练’的时候,跟王司长打过几次交道,帮他解决了几个试点的后勤问题。”林文澜笑着说——其实他跟王司长只是见过几面,但这种时候,得把“关系”亮出来,才能让方靖放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