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三国中的奉先是谁 > 第26章(第2页)

第26章(第2页)

数量不多,但对于此刻的吕布军来说,无异于救命甘霖。

帐内,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粗重呼吸声。

“另外,”简雍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双手奉上,“我家主公,已在下邳备下薄酒。欲请温侯屈驾一叙,共商大计。不知温侯,可愿赏光?”

吕布没有立即应声,他的目光越过简雍看向了季桓。

季桓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卷帛书,仿佛那不是一封请柬,而是一纸决定他们所有人未来命运的判书。

他知道,这场无声的角力,他们险之又险地,赢了第一回合。

但真正的凶险,才刚刚开始。

第27章一席藏刀兵

简雍带来的粮草如同一剂猛药,注入了这支濒死的军队。

当热气腾腾的肉汤和麦饼分下去时,整个营地爆出久违的、如同劫后余生般的欢呼。士兵们贪婪地吞咽着食物,许多人一边吃一边流下泪来。他们不在乎这点粮草能支撑多久,只知道今天他们活下来了。

中军大帐内,气氛却依旧凝重。

“下邳之宴,不能不去。”季桓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但如何去,和谁去,必须慎之又慎。”

吕布坐在主位上沉默不语。他已从方才的暴怒中冷静下来,但眉宇间那股被压抑的烦躁却愈浓重。他像一头被暂时安抚的猛兽,虽然停止了咆哮,但爪牙依旧锋利。

“先生之意,”张辽开口,他向来稳重,“是担心此行亦为鸿门之宴?”

“刘备不会。”季桓摇了摇头,“他若想杀主公,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他将‘仁义’二字看得比性命还重,绝不会在此刻背上谋害‘盟友’的恶名。他要的不是主公的命。”

季桓的目光缓缓扫过账内众人,最后落在了那卷由简雍呈上的帛书上。

“他要的,是让主公……心甘情愿地,走进他备好的笼子里。”

陈宫一直默然端坐,此时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季先生,刘玄德乃当世仁主,或许……其心并非如此险恶。”

“公台先生,”季桓转头看向他,眼神里没有反驳,只有一种近乎冷漠的陈述,“一个真正的‘仁主’是绝不会允许一头无法掌控的猛虎睡在自己身侧的。他可以给虎喂食,安抚虎,甚至为虎梳理毛,但他最终的目的,一定是为这头虎戴上最坚固的项圈。”

陈宫嘴唇翕动,终究没有再说什么。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内心深处,仍对那传说中的“王道”抱有一丝坚守。

“文远,”季桓不再纠缠于此,开始布指令,“你率本部兵马留守大营,以防万一。其余诸将各归本营,约束士卒静待号令。”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吕布:“主公,此行你我二人,再带上高顺及其陷阵营七百锐士,足矣。人多,反倒显得心虚。”

吕布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缓缓点头:“便依先生所言。”

……

次日,前往下邳的道路并未如想象中荒凉。

离开大营十数里后,道路两旁的景象便渐渐有了生气。田地里虽还能看到蝗灾肆虐后的痕迹,却已有不少吏员,正组织着百姓修整沟渠,补种耐旱的豆粟。沿途所见的粥棚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运行。

季桓沉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在兖州,他们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治理。他们用铁腕粉碎了士族的抵抗,却没有能力安抚民心。而刘备,他或许没有在战场上战胜曹操的伟力,却拥有另一种更可怕的力量——他正在赢得这片土地的“和平”。

队伍前方出现了一座小小的驿亭。亭外,有数骑早已等候在此。

为一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他身着洗得白的青色儒衫,面带温和的微笑,正是徐州牧刘备。而在他身后,一员红脸长髯、手抚美髯的凤眼将军,与一名豹头环眼、声若洪钟的燕颔虎须之将,如两尊铁塔般左右矗立。

“兄长!”

还未等吕布等人靠近,刘备便已翻身下马,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带着真挚而热切的笑容。“兄长于兖州大破曹贼,威名远播,天下振奋!备本该遣使送上贺礼,不想天降蝗灾,竟使兄长蒙尘至此。备之罪也!”

他竟是亲自出城十里相迎,一开口,便将吕布的“败退”说成是自己的“罪过”!

吕布一愣,胸中那股郁气竟在这番话面前消解了不少。他连忙下马,回礼道:“布德行有亏,失地于天,与玄德公何干。”

“哎,你我兄弟,何必如此生分!”刘备亲热地执起吕布的手,那双温暖干燥的手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兄长乃匡扶汉室之功臣,今番前来,徐州蓬荜生辉!走,备已备下薄酒,为你我兄弟接风洗尘!”

他的言辞恳切到了极点,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半分虚伪。

季桓跟在吕布身后,低着头,眼角的余光却将一切尽收眼底。他看到关羽抚髯的手微微一顿,丹凤眼中闪过一丝审视。而张飞更是毫不掩饰地上下打量着吕布,眼神中充满了挑战的意味,仿佛是在掂量一个传说中的对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