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黄粱一梦在线阅读 > 第3章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第2页)

第3章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第2页)

“世之变化,竟至于斯!”宋襄公慨叹,复有思索,徐徐言道:“是矣,彼时,重耳身侧,贤人良多,若得归国,各居其位,加之晋国地广人稠,确可以为伯矣。惜哉,天不假人,吾无福见之。”

司徒博彦笑道:“有人云:‘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公若能坐而思,举而明,亲而众,任而贤,约众行,蹈众利,未尝不能垂拱治,天下兴,无愧于宗祠!”

宋襄公蹙眉,反思晋文公事,有以言道:“仙师之意,我已了然,然则欲请外人于此,何人可胜之?”

当得其时,春秋中期,所有卿相,大多为公子之家,世袭罔替。所谓公子,历代君主之后裔也,把持卿位,势力强大,正则辅助国政,反则相冲相杀,祸患之事,不时起于其间。所谓贤人,也大多于其中筛选,极少有外人担任,故宋襄公有以顾虑,亦为平常。

司徒博彦明其疑虑,遂答道:“宋起于商,经周而至于今,礼之天下也。周礼所在,自然亲亲我我。公若允之,后世有人,不离宋亲而有贤名。吾试举之,公自察之。”

闻言,颜色稍霁,宋襄公应道:“果然吾国后人,尚可授之。仙师烦请说来。”

见襄公允,司徒博彦回道:“公可记得大司马孔父嘉乎?”

“孔父嘉?穆公之大司马?华督斩而迎庄公?”并未思索太久,宋襄公直言。

“是矣,其孙畏华氏之威而离宋就鲁,再后代,得孙名孔仲尼,此一人也。以‘仁礼’而着名于世。其后世弟子扬其名而创教,命之为儒,历经千年不衰。彼亦更为强大,至于至圣。公因‘仁’而贻笑后世,敢教其人而正己身乎?”

“此人吾已知之,另壹人何也?”宋襄公色赧,转话说道。

“其人二,名曰墨翟,乃左师目夷分支后裔,然间隔已远,贫民出身,尝为宋国大夫,不容而后适鲁,先学儒而后创墨。尚贤非攻,近国民而善组织,讲信义而忘生死,尝止楚攻宋,于吾宋有大功,其学显于后世百载,当其时,不逊于儒。”

闻得司徒博彦引荐,宋襄公略有意动,复问道:“如此皆为贤人,不妨虑之。然则敢问仙师,后世绵绵,贤良济济,独何荐此人?”

司徒博彦叹曰:“道之煌煌,弗能御之。吾今止七岁,法力乏亏,以此时为基,辅以家国血亲脉络,后世可至者,止百载,余者力不逮也!另此二人,曾到访宋国,时空留影,更利延请。”

宋襄公乃有所定,言道:“既如此,如何延请,年岁几何?名分如何?”

司徒博彦回道:“余近日亦再筹谋,如无偏差,孔仲尼年约六十,墨翟年约四十,正当其适访吾宋之年。至于名分,较为棘手。若延请得人,吾意以外乡客卿,假籍而录,自成家族,许之贵卿,荐以执掌,从事公事。不知公意下如何?”

宋襄公缓缓回道:“此事吾当虑之,或需与目夷和公孙固相商无碍方可。有此人相辅,更利说服公子荡和公子鳞;如果肆人皆可,此事可成。剩余公孙郑,乐甫术和华家三家,应无害于事。”

司徒博彦颔应之,回曰:“既如此,且待公信,吾往而邀之。”

ps:仅个人理解,作为本文架设的依据。不算科普。

在本章中,右师和太宰的权利,有所削弱,右师安排处理宗族内部事务了。太宰抢了一部分祝宗的权利,默认成祝宗的上级领导(祝宗是主持祭祀祈祷的官员)。剧情安排,并非史实。

宋国是周朝灭商后,于商故地,立微子启为君而复国的,用来保留商朝祭祀。所以宋国的一些制度,延续商朝,和同期周朝的其他诸侯国有以差异。

太宰是西周设立的百官之,到春秋中叶,地位下滑,在各诸侯国的称谓和重要性也有不同。

宋国保留了商朝“师”为卿位,管理国家的模式。历代宋国,设立了六个或者九个不等的“师”来管理国家。宋襄公时期还是“六师”,后期君主,曾经增加到“九师”,多为历代公卿势力庞大而被迫设置。太宰之位,有时也因某个公卿势力庞大而跃居位,压制“六师”。

左师、右师、司马、司寇、司徒和司城,为平行官职,都直接受君王管理。根据任职人的威望、亲近等因素,由君王选择一位做“执政卿”,并未固定。

左师和右师管辖内容并无太大区别,依据君王安排。(类似左右丞相分工)

司马管军事打仗,另外军队所需赋税,也有言权,类似兵部尚书。

司寇管刑法和捉拿罪犯,类似刑部尚书。

司徒管民政,类似户部尚书。

司城管工程建设,类似工部尚书。

太宰负责典籍礼仪祭祀等工作,类似礼部尚书,原为百官之,春秋时期重要性下滑。

喜欢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请大家收藏:dududu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