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黄粱一梦在线阅读 > 第69章 问君归期 巴山夜雨上(第1页)

第69章 问君归期 巴山夜雨上(第1页)

上回说到,荀太师力排众议,主李牧元帅,领北郡军民,经壹载岁月,终得消弭北境,以解赵难。李牧以功封“武安君”,位居上卿,回朝列班。

北地无战事,且闻有军富余,可以调拨,荀太师遂至信晋阳,以商其事。

得邯郸信,太傅魏冉召太尉赵奢、御史大夫赵胜议。

武襄君魏冉先言:“壹年以来,虽多磨难,然合纵诸国,通力以战,成皋及上党,幸赖未失;纵有难捱,亦未中断北地供养。今日终得佳信,北地大捷,消弭边患,可抽军南进。今日邀约位,请以有言。”

平原君赵胜自得李牧封君事,兴奋尤未散,遂言道:“北地诸君,距合纵战场皆远,留步弓驻守,尽起骑车,极来援,自为正理。”

太傅魏冉视太尉赵奢。

马服君赵奢思曰:“北地三郡,虽已平复,然匈奴等部众,人数众多,且蓄养牛马,若骑车尽走,壹日为祸,恐救援不及。”

平原君赵胜疑曰:“青壮之军,约四万,皆在吾军视下,其余之人,可为祸乎?”

马服君赵奢答曰:“年前虽集万青壮,然匈奴部众,仍有万青壮,散于各部众;待年后北上,虽招募壹万,然剩余部,青壮尚多;匪无青壮,实仆从过多,则反噬吾军。骑兵之烈,众当皆知。”

平原君赵胜曰:“尾大不掉,确为大患。今日北地,如何处之?”不待他人言,复曰:“骑兵之利,冠绝诸军,不若再集伍万,分充各军,止有老幼,定不能为患。”

马服君赵奢沉吟良久,方曰:“北地骑兵,凡共玖万,若得再募伍万,仆从军至玖万,本军低至肆万,如何得控?壹日爆,反而为害,吾等皆为罪人矣。另及现今,诸国混战,未有外族入局者,吾若先,恐天下怒。”

魏冉闻其言而曰:“外族之言,可以俩说,君不必忧。西秦始霸,自扩地西戎起,及至今朝,亦有义渠之说,扩地纳民,教化和睦,本为吾中原之本。另说楚地,灭国甚多,包容东夷百越等甚重,教训王化,亦为正常。比及赵先武灵王,林胡楼烦之属,亦为此例,我等跟之,亦无不可,无有可怒。惟虑者,教化训养,以睦其民。”

马服君赵奢复曰:“若不及名,则言于利。骑兵之费,甚于其他。其前,吾赵军肆拾伍万,仅仟数战车,万数骑兵,其余皆为步卒,若有久战,辎重匮乏。去岁伍万青壮来降,朝廷腾挪辗转之事,位亦知,今岁开春,虽有新迁,然已至春夏,草足养牧,幸未大患。及于今日,比于去岁,兵增肆万,马增捌万,朝廷供养,已近崩溃,若贸然有加,何以支之?”

平原君赵胜接曰:“太尉宽心,兵马虽增,然草原诸地,畜牧亦增,马牛羊皆可用于内地,或补骑军,或以皮袄,或以肉食,或转训耕种。若得耕牛,则吾赵农耕,亦可多产,俩者共益,待伍载,自足养民,不在话下。另北地无战事,则诸多军屯之地,皆可有产,产之富余,亦可内供。惟可虑者,近壹岁,军多战频,有待支撑。”

马服君赵奢转问太傅魏冉:“不知以君之意,何解今日困局?”

武襄君魏冉亦为踌躇,良久乃言:“以长远计,教学等功;若解燃眉,分制其军。”

见人静待其言,魏冉续曰:“所谓教学等功。教者,驻以小吏,教以礼仪,更易其俗,约法三章,简明判决,以顺其心;学者,设立私塾,教以识字,习以歌谣,以睦其民;等者,军屯畜牧,有以往来,不使隔绝,准予通婚;功者,畜牧征战,皆得其功,比之内民,则无不平,均而无寡,无以生事。”

“燃眉之事,分制其军。晋阳,上党、成皋地,各遣匈奴军壹万,襜褴、东胡、林胡各有仟仆从,分充各地。成皋上党,皆有联军拾万,配万三骑军,可佐战事,亦无大患。至于晋阳,有吾等坐镇,亦有关隘可辖,不至有害;另说边骑伍万,九原及平城,各留其壹,以为预备,待马有所余,转步为骑,尤以弓弩为要;其余万,集合并力,即为震慑,亦可破局。”

马服君赵奢叹服,乃言道:"如此之举,某实叹服,不知君侯何意?"话毕而视平原君赵胜。见其摇,遂问曰:“果如此,然则剩余边军,如何处之?”

平原君赵胜对曰:“步卒弓弩留守城,有多余者,暂调善无,即防上郡秦军,亦为晋阳后援。上党晋阳,崎岖难行,不利于车,车战之兵,调仟南下成皋,其余俩仟,分守城。”

人议定,报于邯郸。

荀太师得闻人主意,遂召李牧,奉太尉赵奢之令,往调三军。

斯年八月,北兵调拨完毕,各置其所,李牧领三万边骑反邯郸,补足邯郸与武安拾万守军之需。

且说赵括,自至九原,及于今日,已满载。初为军司马,先以圜阳血战而封都尉,后以九原固守而得为裨将,并领郡守之责。从军载,而登其位,亦为迅。虽有平原君赵胜照拂,其父马服君赵奢看照,然以几近身死而得脱白起手,亦为涅盘之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去岁寒冬,腾挪周转,节衣缩食,方安匈奴部众,所幸王族已灭,挛鞮和呼韩邪均为大族,或留或迁,各有谋生,未有其责,方能勉力。筹措之间,倒也学得几分安民本领。待来年月,天虽尚寒,然粮无多,遂分其众,并以军屯兵民,或南下河套,或西行至高阙塞周边,牧以牛羊,耕以麦粟,互助并力,共渡难关。匈奴万青壮,九原留用半数,其余分至地,以护安全。过冬牛羊马匹,虽有宰杀,尚存其本,得以蕃息。

其时河套地,南部本为义渠国,秦收其国而置北地郡,筑长城以拒匈奴。今次南下,为免秦军出长城而犯,并未及远,多于河套北部放牧,军屯之地,则更居北。同为匈奴,秦军亦未觉有异,乃得以安。

至于挛鞮部众,得以独居,因人员较少,牧场充足,赵括遵李牧示意,允其留守旧地,然漠北之地,暂不得往,有所需求,与九原往来,满其自用。

雁门代郡地,本有中山后裔及林胡楼烦之属居,后有武灵王迁官吏治理,本无主民一说,今匈奴呼韩邪部、襜褴、东胡及林胡等族残余部众,又杂于此地,族群愈加繁杂;李牧各分以牧,各养其民,暂未处置,然暗嘱郡守,后续得机,尝试杂居,以解其患。

本次匈奴,赵得收纳者,仅拾余万,皆冬迁漠南者,然其余部众,常居漠北,并未南迁,其势不小。得匈奴所示,李牧亦未轻松,故九原城增建,长城沿线增守,军屯继续,以备万一。

喜欢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请大家收藏:dududu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