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晌午过后,鱼筛子中虽然攒了不少鱼,但显然比昨天要少很多。
甚至一个多小时,连一条三两以上的都没有!
不过李向阳倒也不着急,秦巴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天河流不会结冰,这个鱼方子不出意外,能用到阳历的十二月中旬。
即便冬天产量少一些,但他坚信,只要找到合适的销路,冬天的鱼干,肯定价格更贵!
而且,他还计划着等卖鱼的事情捋顺了以后,着手另外一个生意。
检查完鱼筛子,李向阳的目光落在水面上那个新搭好的庵子上,心中涌起一阵踏实感。
这庵子依着八字坝外侧的走向而建,紧挨着鱼筛子。
底部离地约有一米五高,稳稳地架在几根粗壮的桦栎木桩上,避开了潮湿的地气,也避免了洪水小涨时被淹。
整个庵子呈人字形,骨架结实,用厚厚的稻草层层叠压、扇得极为密实,像是给竹木骨架披上了一件严实的蓑衣。
最让他觉得贴心的是朝向鱼筛子那一面的设计。
留了一个约莫半人高、可以掀开的“活页门”。
需要查看鱼情或进去歇息时,只需轻轻一掀就可以,放下后又能立刻紧闭。
更显用心的,是在捆扎木料的关键受力点上,没有图省事拿麻绳绑,而是用上了家里攒下的、极为金贵的粗铁丝!
这也确保了整个庵子在风雨中也能岿然不动。
这小小的空间虽然简陋,但有了它,无论雨后还是寒夜,守在这鱼方子旁,便不再是苦差事了。
李向阳甚至能想象,夜里点起马灯,听着庵外哗哗的水声,等待着鱼群入筛的情景。
这踏实感,让后续的计划似乎也更有底气。
把鱼方子里的几斤小鱼送回家,看到父亲正在拾掇架子车。
这个架子车短短几天已经借了两次,第一次是靠父亲的面子,第二次是父亲给库管送了一条半干的腊鱼。
再借……他感觉有点为难父亲了!
望着父亲拉着架子车渐渐远去的背影,一个念头无比强烈地又跳了出来。
自行车!
肉贩子的话,也再次在耳边响起:“……你有机会了到城里看看,桥头那几家店,我知道的,常年收鱼收山货呢!”
没有车,进城就是空谈!
当然,他也清楚,自行车的关键在于票!
村里肯定指望不上,前天赵村长的话说的那么清楚,他去找村里提任何要求,感觉都像是自取其辱。
供销社短时间也没戏……那唯一的出路,就只有黑市。
比如那个肉贩子,他能弄到糖票,自行车票就算手上没有,也肯定有门路打听!
上次他提过陈家桥的巷子,说明他多少会有些渠道!
李向阳摸了摸口袋,两次卖鱼,除去拿给母亲的一百元和用掉的,自己手头还有九十来块。
想了想,他定下了主意:明天一早就去红街!问肉贩子能不能搞到自行车票。
至于价格——五十块以内,只要有,说啥也要拿下!
在他看来,这五十块,是撬开更大市场的钥匙!
有了自行车,就能驮着鱼干轻松进城,卖更高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