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大哥李向东从西屋走了出来。
他也注意到了院坝里的情况。
看着铺满的竹笾和盆里还在不断洗出来的小鱼,他的眉毛皱到了一起。
“笾子不够用了?”李向东远远地看着弟弟问道。
“嗯!晚上才是上鱼的时候……”李向阳声音中,也带着几分焦急。
李向东沉默了几秒,开口道:“现编肯定来不及,要不……我出去借?村子里养蚕的人家也不少。”
李向阳摇了摇头,“这不是长久之计!而且,看这样子,这个活估计还能持续一段时间。”
“那你想咋弄?”李向东问了一句。
李向阳环顾了一眼院坝,目光落在东边灶房前一块相对平整的空地上,一个想法瞬间成型。
“哥,你看这样行不行?”李向阳指着那块空地,“咱不靠太阳晒了,改烘!你帮我编一些简易的竹笆子,横竖交错,密一点,能架的起来就行!”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让爸请几个人帮帮忙,借点或者花钱买点土坯砖,就在这块空地上,连夜砌一个三面墙的烘烤房!”
“不用太高,一米五就行,留一面敞口添柴烧火。把鱼铺在竹笆子上,下面用小火慢慢烘烤。这样,再大的量,都能烘成鱼干!也不怕臭了!”
李向东听着弟弟的描述,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这个法子虽然费点事,但确实解决了问题,而且效率更高!
“那下雨咋办?”他像是想起什么,补充着问了一句。
“干脆上面再搭一个雨棚!”李向阳笑了笑,“反正不管谁来帮忙,白米细面、鱼管够!”
“行!”李向东干脆地点头,“笆子好办,我这就去砍竹子!”
见哥哥转身走了,李向阳也没闲着,立刻去找父亲商量土坯砖和砌火墙的事情。
张天会听到了兄弟俩的计划,虽然觉得又是砌墙又是烧火的很麻烦,但看着木盆里洗不完的小鱼,也明白这是唯一的办法。
她冲着小云喊了一声,“云娃子,别光看着了,快来帮妈洗鱼!”
就连一直没怎么出屋的嫂子张自勤,也默默地走了出来。
她没说话,挽起袖子,搬了个小板凳坐到木盆另一边,抓起一把小鱼就熟练地处理起来。
显然,这满院子的收获,也让她无法置身事外了。
夜幕渐渐降临,龙王沟的流水声似乎更清晰了。
李家院坝里,因为吊起了马灯,点起了火把,此时正灯火通明。
李茂春带着临时请来的几个关系还不错的亲戚和村民,有他的弟弟李茂秋、远房的堂弟李茂胜,住的比较近的贺德根,还有得知消息主动来的黑蛋儿。
五个人分工明确,有的和泥,有的搬砖,有的砌墙,一个长四米,宽一米五的烘烤间已经初步成型。
李向东在屋檐下飞快地劈着竹子,准备用来编织竹笆。
张天会、张自勤和李向云三人则围坐在木盆边,双手翻飞,清洗、拌盐、摊晾。
笾子不够,就把那些刚晾过水汽,还没干的鱼先收到袋子里,通过再次撒盐防腐。
而李向阳,则又一次提起了竹笼,融入了通往河滩的夜色中,去等待今晚更大的收获。
火光跳跃,人影幢幢,混合着泥土、竹篾和鱼腥的气味,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