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来人是赵青山,众人连忙笑着起身招呼。
李向东顺手搬了个竹凳子,大家挪了挪,把上席的位置腾了出来,让赵青山和李茂春坐到了一起。
这年月,平常人家的晚饭,大多以凑合为主。一碗烩饭,一点咸菜,哄哄肚子就行。
即便赵青山是村长,家里晚上也不过拌了点稀稀的拌汤。
所以秦巴一带很多地方,一度把吃晚饭叫“喝汤”。
面对李家这一桌子的硬菜和酒,赵青山起初还推辞了几句。
但架不住主家热情,加上那鹿杂的香味实在勾人,便也不再客气,笑着坐了下来,跟着吃了点肉,喝了几杯酒。
离席前,赵青山拍了拍李向阳,示意他出来一下。
李向阳会意,跟着他走到院坝边的老杏树下。
“向阳啊,过来是要给你说个事儿。”赵青山掏出烟袋,慢悠悠地塞着烟丝,看似随意地开口道。
“按照乡上的安排,年内要把那些剩下的集体财产,做进一步的处理……估摸着,快了。”
他顿了顿,划着火柴点燃烟锅,咂巴了一口,烟雾在月光下袅袅升起。
“咱们村那个老晒场,你也知道,这不土地到户了么,也在处理名单上。我估摸着,作价应该会在两千块钱左右。”
他抬眼看了看李向阳,“你……有没有想法?要是考虑的话,得提前准备钱。万一不够,我那边能支持一点,多了没有,百还是能挪出来的。”
说完,他不再多言,只是吧嗒吧嗒地抽着烟,目光投向远处黑黝黝的山峦。
李向阳心里猛地一动。
赵青山这话说得极为坦荡,既给了台阶,又没把话说死,看似是透露消息,实则用意深远。
他和赵洪霞的事情,赵青山心里跟明镜似的。
要娶人家丫头,眼下自家这房子、这家境,确实还差了点意思。
买下这个晒场,说白了,大概率就是赵青山对他心照不宣的要求和条件了。
那个老晒场他再熟悉不过了!
离村里那个大堰塘不远,六间砖瓦房,虽然有些年头了,但当初是粮站用的,盖得格外结实。
最难得的是,作为晒场,房前有一个两亩多的巨大院坝!
手头的钱,算上今天卖鹿肉鹿鞭和之前攒的,确实还差一些,但差距不大!
收黄鳝收鱼虽然一直在投入本金,但出货也快,利润更是比较可观,尤其是黄鳝,四倍的利!
不考虑周转的话,还真就只差个百的。
更关键的是,他清晰地记得,明年那场骇人的洪水导致的山体滑坡……老晒场那边地势相对开阔平坦,也比周边略高一点,正是躲避灾害的理想之地!
所以这事儿,根本没什么可纠结的。
“赵叔,谢谢您!”李向阳语气郑重,“这晒场,我确实想要。钱的事,我尽快想办法凑,应该问题不大。到时候真要短一些,再麻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