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百乐眠一般可以吃几个疗程 > 第82章 远客叩门 旧雨新知(第1页)

第82章 远客叩门 旧雨新知(第1页)

药园新绿,医馆声名日隆,小儿成药更是让“沈家医馆”的名声传到了更远的乡县。这日午后,医馆内难得的清静,林小荷正教陈榆辨认新晒的药材,沈远山则在整理近日的病案。

嘚嘚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清脆地敲在村中的土路上,最后在医馆门前停了下来。这在小山村可不常见,引得几个在附近玩耍的孩童都好奇地张望。

只见一辆青篷马车停稳,车帘掀开,一位身着湖蓝色绸缎长衫、气质清雅的中年男子缓步下车。他目光温润,面容略显清瘦,身后跟着一个捧着礼盒的小厮。

男子抬头看了看“沈家医馆”的匾额,嘴角泛起一丝温和的笑意,缓步走入。

“请问,沈远山沈大夫可在?”男子声音清朗,语调从容。

沈远山闻声从案后抬起头,当看清来人面容时,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涌现出惊喜之色,连忙起身相迎:“苏兄?竟是你!怎会寻到此地?”

来人竟是苏文瑾,那位在京城时与沈远山相交莫逆、曾在他蒙冤时仗义执言的同道好友。他虽非御医,却是京城极负盛名的儒医,精通医理,着述颇丰。

苏文瑾拱手笑道:“一别年余,远山兄别来无恙?你如今可是名声在外了,我一路打听,‘沈神医’之名,附近乡县谁人不知?想要寻你,岂是难事?”

两人执手相看,皆是感慨。京城一别,恍如隔世。

林小荷也认出苏文瑾,忙上前敛衽行礼:“苏先生。”

“沈夫人,”苏文瑾还礼,目光扫过医馆内外,只见药材柜井然有序,诊室洁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纯净的药香,不由点头称赞,“贤伉俪将这医馆打理得真是清雅周全,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啊。”

沈远山将苏文瑾引入内室奉茶。陈榆机灵地端上刚泡好的金银花茶,茶汤清澈,香气怡人。

“苏兄此次前来,不只是为了游山玩水吧?”沈远山问道。

苏文瑾轻呷一口茶,颔道:“好茶。不瞒远山兄,我此次南下游历,一是为寻访几位隐逸的杏林前辈,切磋医道;二来,也确实是为寻你。自你离京后,太医院……唉,不提也罢。只是觉着,你一身医术,埋没乡野实在可惜。如今看来,倒是我想岔了,悬壶济世,何处不是天地?”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卷手稿:“这是我近日研读《伤寒论》的一些新得体会,其中有关‘少阳证’的几条辨治思路,与往日见解颇有不同,特来与远山兄探讨。”

沈远山闻言,顿时来了精神。两人就着茶,立刻沉浸于医理的探讨之中,时而争辩,时而共鸣,说到精妙处,更是抚掌大笑,引得外间的林小荷和陈榆都忍不住侧耳倾听。

林小荷悄悄备了几样精致的家常小菜和自酿的米酒。晚膳时分,三人围坐一桌,言谈甚欢。苏文瑾对林小荷制作的药膳和小儿成药尤为感兴趣,细细询问了配方与思路。

“妙啊!”苏文瑾听完林小荷关于改善小儿用药口味的想法,击节赞叹,“‘医者,父母心也’,沈夫人此举,正是将父母之心融入医道,润物无声,大善!”

他又正色对沈远山道:“远山兄,尊夫人于药膳调理及小儿科一道,心思灵巧,见解独到,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你之医术精于攻坚克难,夫人之长在于温养调理,你二人相辅相成,实是病家之福。”

饭后,苏文瑾又提出想去看看药园。月色下,新垦的坡地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嫩苗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苏文瑾漫步其间,仔细查看苗情,不时提出一些土壤改良、间作套种的建议,显见对此也颇有研究。

“此地虽偏,然山水清嘉,民风淳朴,正是潜心医道、践行理想之所。”苏文瑾感叹道,“远山兄,小荷夫人,我看你们这条路,走得对,也走得正。”

他在村中留宿了两日,与沈远山日夜论医,也为闻讯赶来的一些疑难病患诊脉开方,毫无名医的架子。他的到来,如同一阵温润的春风,不仅带来了前沿的医道见解,更带来了外界的信息和一份沉甸甸的认可。

临行前,苏文瑾执意留下几本珍贵的医书手稿和一些京城带来的稀有药材种子作为礼物。

“望贤伉俪坚守此心,光大杏林。”他登上马车,拱手作别,“待他日药园繁茂,药膳飘香,苏某必定再来叨扰!”

马车渐行渐远,沈远山和林小荷并肩站在村口,心中皆是一片暖意与振奋。旧友的到访,不仅是一场愉快的重逢,更是一次珍贵的交流与肯定,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脚下的路。

山风拂过,带来药园新苗的气息。他们的世界,虽居于山村,却从未与外界广阔的医道天地隔绝。

喜欢远山荷香请大家收藏:dududu远山荷香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