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万水千山只等闲 > 神仙说他也不懂(第1页)

神仙说他也不懂(第1页)

神仙说他也不懂

广东最近真的来了台风,八九月热的时候能热到三十多度,出趟门和重新洗个澡没什麽区别,这种湿热让人想怪不得古代的人老是被贬到岭南,广东夏天真不是人住的。

覃老师一下班看着手机天气预报,觉得有点怪好笑的,很难相信高温橙色预警和蓝色台风橙色暴雨这几个预警能一块被发布。

因为台风,学校停了天假,虽然也有作业,但学生也开心,老师们想着停一天也还好,没耽误那麽多进度,何况谁会不喜欢放假呢。

对于珠三角地区居民来说,只有一八年的山竹叫台风,其他的都不叫台风,就是雨下大了一点风刮大了一点,潮湿的空气,突然的暴雨,还能降温,挺凉快的,把衣服收了门窗一关,窝在家里待一天,只要心态好,深圳就是巴厘岛。

虽然不能出门,但没关系,风声呼啸中,没出门的覃文松还能听着雨和陈辉良微信上聊聊天,对方和他说要是晚上风大睡不着可以把之前拿过去的养血清脑颗粒喝了,养神。

他们俩现在好像形成了某种默契,就是工作日忙着可以不聊天,但只要周末了,就得聊聊天,谁发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行为已经要变成习惯了,覃文松现在一拿到手机就喜欢先看微信陈辉良有没有给他发什麽话,给陈辉良发完消息隔一分钟就频繁的锁屏打开,查看回复。

和他相处这麽两个月下来,他有时候也会想,就比如上回陈辉良上门给他送药,他把门打开那一下,他真的会想,有没有一点可能,陈辉良有点喜欢他呢?

他试图找到证据证明,因为他有时也会给我的朋友圈点点赞,聊天聊的晚了也会和我说句晚安?陈药师对他体贴也是真的,但他好像对所有人都挺体贴的。

有点不对,他好像到现在还没准确的弄明白陈辉良喜欢男还是女,不想管了,先对他好吧,再好一点。覃老师这麽想。

抱着这样的想法一直到十月,这快开学两个月的时候,覃老师已经能对着脸认人认得一大半,和办公室其他老师能聊聊天,有天一个教语文的老师下课一回办公室,敲着键盘说:“我下午一二节课两节连堂,诶呦真不想上,学生困我也困。”

那老师开玩笑“覃老师你不是还教过一段时间语文吗,你去帮我上一节。”

覃文松突然被点名,他笑说我可不敢上,我都把那课标要求全忘了。

他和同教历史的范丽丽老师聊的来点,因为年龄差的不大,但范丽丽还是比他大一点,覃文松就客气地喊她范姐。

范老师就在他隔壁六班带新初一当班主任,学生填了份贴条形码的心理选择题问卷,她班里有个小女生估计是按照自己真实状态填的,检测结果出来显示有轻微心理问题,就是有点抑郁倾向,初一级长直接在年级大群把小女生表格框里的名字连名带姓标红,说重点注意这个学生。

范丽丽老师不乐意了,直接去和级长面谈,她理解这麽做的用意,但那麽大一个年级群,学生名字一看校徽又都能看到,她是六班的班主任,她班学生的事直接找她说就好了,为什麽要把人家学生的名字标红了发群里,再退一步说,别的班的老师也就算了,他们自己六班的其他科任老师看到了会怎麽想?

她回了办公室还和覃老师说这件事,说这个李级长在某些方面做的还是老旧:“我早就想跟他说了,他二十年前怎麽管的,二十年後了现在还是这麽管,那怎麽行呢?”

覃老师给她接了杯水:“你说得对范老师,先喝口水,消消气。”他讲实话也觉得这样有点不尊重,因为那个被标红的名字是被刻意截图放大的,很大的很显眼三个字,他甚至只看一眼都记住了,小女生叫林慧莹。

范丽丽说起林慧莹:“这个学生你也不能说她很内向,就是文静,上课也不举手回答问题,很少主动说话,但是也有几个朋友。”

“最主要是,她才刚升上来初一,她才十二岁呀。”范老师语气里全然都是心疼,和一点不解,还有一杯温水消不下去的火气。

“可能也是升上来突然一下多太多科目了,跨度太大了,有压力,他们现在学的这些课本学的比我们以前难多了。”覃文松顺着她的话说下去。

六班下午有历史课还有节班会,范丽丽老师去上课了,其实她气的就是说,这件事最後肯定也会不了了之,她也没打算让林慧莹知道这件事,但是这个心理问题摆在这里她得让她知道,得找个时间和她聊聊天,谈谈心。

台风天来了後确实是降了点温,最近不是在下雨就是阴天,晚上六点多放学了太阳落了也挺凉快的,他每次这时候一天工作结束走出教学楼,会觉得这个晚上特别安静特别舒适,果然闲下来看什麽都顺眼,仿佛从来没有在这座城市里遭受打压。

每次这个点,他也会偶尔想一想陈辉良在干什麽呢?

陈辉良在开线下学术会议,推广生物类似药,这种会议要是几年前他刚从技术岗晋升到销售链,自己得上去的时候讲他还能打起精神,现在要是干听他困的眯眼都快睡着了。

药师这职业,按他导师的比喻:药师吧,就像是个为医生补充弹药的职业。

推广推广,简单讲的就是帮助医生了解他们的药怎麽用的更好,功效价值比起别的制药哪里更值得购入,不光开会讲,他还得去医院和医生当面讲,跑完妇幼去中医院,中医院完了去人民医院,公司他居然待的还少点,每天吹的都是医院里混着酒精的空调。

现在的陈药师一场会议下来手机相册里会多出三四十张拍照的ppt照片,以防他在困到失去听觉的时候听少了什麽重点,干医药这行,或者是占了一丁点的相关岗位,都很累,但值得,他不知道他干医药行业到现在间接救了多少人,或者这种说法太夸张,应该说成间接救了多少人的病。

医学是一座围城,有人学医11年发现还不如IT半点,真怪不得段子说的先学医吧,弃医从什麽都会成功的。干这行不能只靠兴趣和医学救命的神圣憧憬,但如果两个都没有,那也太难坚持下去了。

这周有空他驾车回了一趟广州海珠区,去看看妈妈张雅岚,也跟张雅岚怎麽煲才能最好喝。

陈辉良家里三代从医,从他爷爷那辈,再到他爸陈重义这个从医三十几年的老中医,妈妈以前是护士,现在两个人一起开了个诊所,他爷爷大概是真希望儿子继承他衣钵,取的名拼音来都是个“中医”直到遇见陈辉良他妈,陈重义的“重义”或许是变成了钟意张雅岚的“钟意”。

这一家人的三人家庭群,三人昵称分别叫陈医生,张医生,还有陈药师,一看就知道是一家人。

起初张雅岚有点奇怪他为什麽这麽大个人突然要回家和她学煲汤,对此陈药师也没瞒着她:“我想请人来家里吃饭。”

张雅岚虽然有想继续探究的意思,但也只能让他去把高压锅洗了,反正陈药师自己带了排骨和海带,做了也是要端上桌的,就当晚上多了个菜。

其实在网上跟着别人学当然也是可以的,但他想用心一点,菜他会做汤他也会煲,但他想把汤做的更好喝,把菜炒的更好吃,张雅岚教他的办法是小火慢慢炖就好了,别怕麻烦,排骨焯水两遍,海带泡水,一个不少,最後快煲好了再放盐。

“你爸就是每次都是想什麽放盐就什麽时候放盐,我说这个肉肯定柴了他还说没有。”张雅岚这麽和他说。

最後陈辉良学成归来,从广州回到深圳,和覃老师发消息,邀请他上门吃饭。

覃文松的对话框对方正在输入中。。。停了又继续,最後发出一句:都还有谁呀?

陈药师手上点着键盘说,就我跟你。

那边覃文松在宿舍坐着感觉都坐的不安稳了,这饭真能去吃麽?但是再一步想他们现在都不止于在外面一块吃饭了,都能上门吃饭了。

他还是觉得这事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震惊,又问了一句:啊?就我们两个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