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时间一晃,柳乘荫他们答辩的日子到了。
&esp;&esp;所谓“答辩”,就是几名评委老师根据论文的题目和内容中的某些点对学生提出质疑,然后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所学和理解对于这些质疑进行辩解。
&esp;&esp;随后,评委老师根据论文的内容以及学生的临场表现进行评分。
&esp;&esp;柳乘荫的论文毕竟是得到过李严这位严师的认证的,一切都还算顺利。
&esp;&esp;就是答辩过程中,柳乘荫明显觉得这些评委老师们问的问题有点多。
&esp;&esp;能负责广告专业的答辩,这些评委老师就算不是传媒系的老师,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教学工作也多少是跟广告行业“沾亲带故”,最少也算是作为广告业的半个行内人。
&esp;&esp;作为行内人,这些评委老师自然是知道《纵横星海梦》(游戏宣传片)这一在不久前引起过不小轰动的“热门广告”。
&esp;&esp;在得知这一宣传片居然是出自自己学校的一名学生之手后,他们自然忍不住惊讶和好奇。
&esp;&esp;随后的答辩过程了,这些评委老师所问的问题中关于课题的根本没几个,大多问的是:柳乘荫制作画面的过程中的构图思路?
&esp;&esp;其中引用了那些美术理论?
&esp;&esp;是“xxx的美学方程”?
&esp;&esp;还是“ooo的完美三角公式”?
&esp;&esp;柳乘荫那懂这么多高深的东西?
&esp;&esp;他只是来考学士学位的,不是博士!
&esp;&esp;对此,柳乘荫只能一脸“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的表情,试图编几句,但脑子里缺乏素材,最后只好愣愣回道:“脑子里想到了,动手画几下…就做出来了…”
&esp;&esp;说完后,柳乘荫感觉自己好傻,觉得自己下一秒会被骂。
&esp;&esp;结果…
&esp;&esp;“嗯,直白!不虚伪!有个性!不做作!搞艺术就该这样。”
&esp;&esp;“不需要高级的美学理论辅助就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可惜不是我们美术系的,否则我肯定给‘优秀’!”
&esp;&esp;“可惜了…”
&esp;&esp;柳乘荫被说得脸都红了。
&esp;&esp;虽然他觉得老师们夸的都对…
&esp;&esp;评委老师随后发现时间有点久了,赶紧问了柳乘荫几个问题,就让他过了。
&esp;&esp;反正柳乘荫这篇论文的卷面分加实践分要拿‘良好’基本是稳稳的,就算答辩发挥不好,也不至于被扣到“中”,就算答好了,也够不到“优秀”。
&esp;&esp;很多时候,答辩更多是走过场,只要论文真是你自己写的,并且根据指导老师建议认真做了,回答问题时态度端正些,几乎不会有倒在这关的可能性。
&esp;&esp;连答辩都过不了的,问题通常比较大。
&esp;&esp;答辩结束后,柳乘荫在门外等着,等待其他室友答辩结束。
&esp;&esp;柳乘荫的寝室一共四个人。
&esp;&esp;另外三个人,分别叫林海、程山、仇全。
&esp;&esp;男生舍友之间为了表示亲近,经常会相互取些只有室友间专用的昵称。
&esp;&esp;有的宿舍喜欢按年龄会入住宿舍的次序排老大、老二,有的使用籍贯所在地指代…
&esp;&esp;不过柳乘荫他们不这样。
&esp;&esp;某天他们发现寝室四个人名字都能跟数字搭点边。
&esp;&esp;比如:
&esp;&esp;柳乘荫的“柳”谐音是“六”。
&esp;&esp;程山的“山”谐音是“三”。
&esp;&esp;林海的“林”谐音是“零”。
&esp;&esp;仇全的“仇”里面有“九”。
&esp;&esp;然后,他们是个人就有了零号、三号、六号、九号的代号。
&esp;&esp;每当他们在宿舍外相互叫对方代号时,明明只是一个只有四人的小破宿舍,却让别人以为他们有一个班的兵力。
&esp;&esp;答辩并没有出什么意外,大家都过了。
&esp;&esp;接着,大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打出了“go-ho”。
&esp;&esp;洗个澡,换身舒服的衣服,然后宿舍全体成员,一个不落,奔赴附近的一家火锅城。
&esp;&esp;从晚上七点开始,叫一大桌子菜,推杯换盏,死命塞。
&esp;&esp;当然不能光是吃喝。
&esp;&esp;临近毕业,大家免不了谈起毕业后,诉说各自的出路。
&esp;&esp;零号考研成功了。
&esp;&esp;三号在“校院招聘会”上成功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