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大学的临时行政中心,与其说是一个办公室,不如说是一个由模块化金属板临时搭建起来的巨大箱子。苏沐晴的席运营官办公室就在这个“箱子”的角落,视野最好,也最安静。
然而,此刻的安静,仅限于听觉。
视觉上,这里正上演着一场无声的风暴。
苏沐晴看着眼前几乎要将桌面彻底淹没的文件山,精致的眉头无声地蹙起。这就是她上任席运营官的第一天,所要面对的全部“遗产”。
数十份来自不同项目组的申请报告,材质各异,格式五花八门。有的用的是最普通的打印纸,有的则是带着特殊纹路的保密文件,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苏总,您看……”
站在办公桌对面的,是后勤部主管钱解放。他五十多岁,头微秃,是从一家大型国企抽调来的后勤保障专家。此刻,这位见惯了大场面的老同志,脸上却写满了无奈和为难,手里还捧着几份刚刚送来的、热乎的报告,往那座“文件山”上添砖加瓦。
“这些都是今天早上截止的,三个重点攻关小组的资源申请。我……我实在是做不了主,只能拿来请您这位大领导裁决。”钱解放的语气带着一丝恭敬,也有一丝解脱。
这个烫手的山芋,总算甩出去了。
苏沐晴没有立刻回答,她伸出纤长的手指,从文件山里抽出三份最厚、也最被钱解放垫在最上面的报告。
第一份来自林向东教授的“先进材料攻关小组”。
报告的需求清单那一页,密密麻麻罗列了几十种材料,其中过十种,是苏沐晴即便在哈佛商学院接触过无数前沿科技项目案例,也只是听过名字的稀有金属。铼、锇、钌、还有几种以星辰命名的虚构元素……每一种的申请量都以“吨”为单位。
饶是苏沐晴心志坚定,看到这份清单时,眼角还是忍不住轻微跳动了一下。她几乎可以想象,如果这份申请单泄露出去,会在全球的稀有金属市场上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这已经不是“狮子大开口”了,这简直是想把整个地球的元素周期表都搬进实验室。
第二份报告,来自王院士领衔的“高能物理研究小组”。
这份报告的文字部分倒是言简意赅,充满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严谨风格。但它的核心诉求,却比林向东的材料清单更加惊人——申请调用“未来大学”地下基地百分之百的能源储备,进行一次“高功率复合能量场持续性压力测试”。
百分之百的能源!
这意味着,在测试期间,整个基地的照明、通风、数据中心、甚至包括她办公室里的这盏灯,都将会熄灭。整个未来大学,将为这一个实验,陷入彻底的黑暗和沉寂。
第三份,则来自叶晴的“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小组”。
这位天才少女的需求同样毫不客气,她申请获得算中心百分之九十的算力资源,为期一个月,以进行“初级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深度自迭代学习”。
苏沐晴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三个小组,一个要掏空基地的矿产库存,一个要抽干基地的能源血脉,一个要霸占基地的大脑。
他们的需求,就像三头在独木桥上迎面相遇的猛虎,谁也不肯退让,彼此之间产生了最根本、最无法调和的资源冲突。
钱解放看着苏沐晴愈凝重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补充道:“苏总,这三位可都是咱们的宝贝疙瘩。林教授说,他的新材料研究关系到未来太空电梯的缆绳强度,是重中之重;王院士那边,说是实验如果成功,可能触摸到可控核聚变的门槛;叶晴小姐……她说她的ai如果完成迭代,可以将我们所有人的研究效率提升十倍。”
他叹了口气:“个个都重要,个个都紧急。可咱们的资源就这么多,基地的总功率是有上限的,算中心的算力也要为其他几十个子项目提供支持,更别说那些稀有金属,有好几种,咱们现在的库存都是按‘克’来计算的……”
这是一个死局。
一个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的管理困境。
就在这时,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拥有最高通讯权限的电话,刺耳地响了起来。
苏沐晴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王院士的专线。她对钱解放做了个手势,后者立刻识趣地微微躬身,退出了办公室,并体贴地关上了门。
“王院士,您好。”苏沐晴接起电话,语气平静而尊重。
“小苏啊!”电话那头传来王院士洪亮的声音,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感,“我的那份申请报告,你看到了吧?情况紧急,我们团队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推演了上百遍,就等着这临门一脚!基地的全部能源,我需要至少个小时,你批一下,我们今晚就开始!”
苏沐晴握着话筒,目光落在窗外一丝不苟的地下基地景观上,声音依旧沉稳:“王院士,我完全理解您实验的重要性。但在批准之前,我需要一份更详细的报告,包括但不限于:实验的具体流程、每个阶段的能源需求峰值与谷值、以及应对实验失败的紧急预案。调动全部能源影响太大,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似乎没想到这个年轻的o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在过去,他们这些国宝级的专家要资源,往往就是一张条子、一个电话的事。
“小苏,你是不相信我的团队吗?这些东西都在我们的研究日志里,写成报告,那得耽误多少时间!”王院士的语气明显有些不悦。
“我当然相信您的专业能力。”苏沐晴不卑不亢地回答,“但我作为席运营官,也必须履行我的职责。我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一份资源的投入,都有最高效、最安全的产出预期。请您给我半天时间,我会给您一个完整的答复。”
她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立刻答应,而是用一种专业且不容置疑的口吻,将皮球巧妙地推了回去,并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挂断王院士的电话不到五分钟,林向东教授的电话又追了进来。这位材料学大师的脾气显然更火爆一些,电话一接通,就是一连串的质问,质问后勤部门为什么耍卡着他的材料,质问那些金属是不是被谁私藏了。
苏沐晴用同样的理由,同样的态度,顶住了压力。
她像是一块坚硬而光滑的礁石,任由巨浪拍打,岿然不动。
挂断最后一个电话后,整个办公室终于彻底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