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惊华天下 > 第285章 她不动刀却比谁都先砍下了头(第2页)

第285章 她不动刀却比谁都先砍下了头(第2页)

院正呛出一口黑血,白眼翻得只剩眼白,彻底昏了过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无衍冲秦九抬了抬下巴:“把审案过程录成卷轴,送各州府城门口挂着放。”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脸色白的医官们,“让百姓看看,他们求了一辈子的‘太医院圣手’,到底在忙着救谁。”

三日后,陇西郡城门口的梧桐树上挂起了青铜卷轴。

百姓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当院正的丑态和解剖图投在白绢上时,人群里炸开了锅。

有老妇举着儿子的灵位哭嚎:“我儿就是喝了太医院的假药死的!”有少年抄起石块砸向街角的“太素堂”——那是原太医院院正侄子开的医馆,牌匾上的金漆还没干。

苏锦言站在济世庐二楼的木窗前,望着街上汹涌的人潮。

楼下药童跑上来报:“姑娘,有个卖草药的老伯说要揭他东家,说那家伙把霉的陈皮当新货卖。”她转身时,看见杜仲抱着一摞竹简走进来,梢还沾着晨露:“苏姑娘,《千医行规十律》的草稿出来了,您看看这条——‘医者若明知药物造假而不报,视为同谋论处’。”

“好。”苏锦言接过竹简,指尖划过新刻的字迹,“再加一条:’药商定价需公示成本,每味药材救了多少人,要记在账上。

’“她望向窗外,有个穿粗布衫的年轻医者正跪在”太素堂“废墟前,把散落的药材一株株捡起来,”让底下人传话,愿意改过的医者,千医议会给他们重新挂牌的机会。“

杜仲眼睛亮了:“姑娘是要”

“不是施恩。”苏锦言打断他,“是要让他们知道,真正的医道不是攀高枝,是站在百姓这头。”她顿了顿,声音轻得像落在药碾上的花粉,“我娘当年在乡野行医,用一把草药救了整个村子。

那时候没有太医院,只有人心。“

一个月后,太医院的朱红大门前围满了人。

赵德昭踩着梯子,亲手摘下那块“太医院”的旧匾额。

木漆剥落的地方露出底下的虫蛀痕迹,像极了腐烂的内脏。“哐当”一声,旧匾砸在青石板上,裂成三块,“院”字那截正好滚到苏锦言脚边。

“国家医药总局。”赵德昭摸着新挂的鎏金匾额,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苏姑娘,您看这名字”

“好。”苏锦言抬头望着新匾,阳光穿过“总局”二字,在她脸上投下金边,“药要管,医要理,总要有个地方给百姓说理。”

人群里突然传来一声喊:“看!是千医令!”

苏锦言转头,看见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挤开人群,捧着半旧的青铜令符跑过来。

他额头沾着草屑,眼睛亮得像星子:“我爹是陇西的赤脚医生,他说苏姑娘是医仙转世。

我我想拜您为师!“

周围的人跟着起哄:“收了他吧!”“这孩子能背《汤头歌诀》!”

苏锦言蹲下来,接过那枚令符。

令符背面刻着“医者仁心”四个字,是用粗陋的刀刻的,却比太医院那些金漆匾额烫得她手心暖。“好。”她笑着摸了摸少年的头,“先跟我去药圃认药草,明天开始背《黄帝内经》。”

少年使劲点头,梢扫过她手背,像株刚抽芽的青麻。

苏锦言站起身,目光越过人群,落在远处新挂的“国家医药总局”匾额上。

风掀起她的衣摆,她听见自己心里有个声音在说:这才只是开始。

真正要让天下人都有药可吃,有医可求,还得

“苏姑娘!”药童从巷口跑过来,手里挥着一卷明黄的纸,“宫里传旨,让您明日进宫,说要商量《大夏医政五年纲要》的事。”

苏锦言接过圣旨,指尖触到上面的玉玺印,还带着温热的朱砂味。

她望着少年亮的眼睛,又望向街角正在重刷招牌的医馆——新漆的“仁心堂”三个大字下,贴着刚写的“药材成本公示”。

“去回旨,”她对药童笑了笑,“就说臣领命。”

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少年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两棵并肩生长的树。

远处传来敲更声,苏锦言望着渐暗的天色,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话:“小言,医道不是悬壶,是悬灯。”

现在,她终于明白——这盏灯,要照亮的不只是病榻前的药碗,更是天下人心里的路。

而她要做的,远不止这些。

喜欢惊华传奇请大家收藏:dududu惊华传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