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渐高,周家小院里已是热闹非凡。
窗纸都换了新糊的,白生生的窗纸配上大红喜字,将这个小院子衬得格外喜庆。
院子里,从邻家借来的八仙桌整齐摆开,条凳都擦得锃亮。周松也带着几个来帮忙的妇人在灶房忙活开了。
来吃席的人三三两两地来,大家伙坐在条凳上,东唠西唠。
房间里周大丫梳洗好后,坐在床边,按照习俗,姑姑要拿着木梳给出嫁女梳头。
她姑姑一边给她篦头发一边念叨:“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
“姑,这话该对新娘子说。”周大丫忽地想到什么,憨笑着挠头。
“你个傻丫头!”姑姑周永怡笑着轻拍开她的手,“你不也是新娘子吗,不说给你听说给谁听?”
周大丫恍然大悟,“是哦……”
厨房里,大铁锅里炖上猪肉白菜,蒸笼里冒着腾腾热气,整个院子都飘散着诱人的饭菜香。
一切准备就绪,迎亲的吉时未到,周大丫急得简直坐不住,穿着新棉袄在院里转悠,见人就转一圈,“瞧见没?这是大红给俺做的!”
“哈哈哈知道哩!知道大丫娶了个疼人的媳妇了!”
周大丫傻笑着,心满意足,“那当然!”
日头升高,迎亲的队伍出发了。
没有花轿锣鼓,周大丫带着几个二丫,还有几个表姐妹,赶着从付见煦那借来的牛车,往镇上去接新娘子。一路上遇见的多是熟识的乡邻,个个都笑着道喜。
“大丫,新婚快乐!”
“大丫,可要好好对人家!”
周大丫一路咧着嘴笑,露出两排白牙。走到付纪鱼铺门口时,她整了整衣襟,手心都有些汗湿。
铺子今日歇业,特地腾出来给郝红作娘家,今日也是张灯结彩。郝红穿着周大丫为她置办的新嫁衣,正由纪小雨陪着在屋里等候。听见外头的动静,她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别紧张。”纪小雨轻轻拍拍她的肩,悄悄往郝红手里塞了个小布包。
“这是……”郝红不解。
“回去再看。”纪小雨抿嘴一笑。
说话间,周大丫已经走进院里。许是走得急,额上沁着细汗。她一眼看见与她一样穿着红衣的郝红,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张了张嘴,却只憨憨地喊了声:“大红……”
众人哄笑起来。
两位本就激动紧张的新人更加不知所措。
还是纪小雨机灵,端来两碗糖水鸡蛋,拯救了手脚都不知往哪里放的周大丫:“先吃点垫垫,路远着呢。”
简单的仪式后,新娘子该出门了。按着漕津镇的规矩,郝红由周大丫背着往外走。
临出门时,她回头望了一眼这间没住多久但是已经被她当做家的铺子,又似是无意地往四周扫视了一圈,忽地,她的眼神钉在了某处,霎那间,眼圈微微发红。
“大红,大丫,一定要白头到老啊。”付见煦往她手里塞了个早已准备好的红封。
郝红眼眶积蓄的泪再也没有忍住,哗啦往下掉。
周大丫感受到脖子处的湿润,连忙慌了神,“你莫哭、莫哭,俺一定会对你好的!比以往还要好,好千倍百倍万倍!”
因为紧张,本就大的嗓门,这下更是大的要死,不仅叫她听了个清清楚楚,周围的观众也听得全乎。
郝红似是羞得不行,将脑袋埋在了她的肩窝,却也没有再流泪。
人群中一个灰扑扑的身影,闻言,看着郝红被小心地放在牛车上,也抹了把眼泪,悄悄隐去。
回村的路上,阳光正好。赶车的人稳。郝红坐在周大丫特地垫得软乎乎的车板上,心中暖洋洋的。
“大丫。”她轻声唤道。
“哎!”
“你穿着这身真好看。”
周大丫的脸唰得一下红了,“俺……俺,你你你今天也好、好看。”
快到村口时,远远就看见周家院里飘起的炊烟。几个半大孩子蹦跳着跑来报信:“新娘子来啦!新娘子来啦!”
院门口早已候着的乡亲们纷纷围上来,撒着彩色的纸屑。周松也换上了体面的衣裳,笑得合不拢嘴。
拜天地的仪式设在堂屋。没有高堂满座,只简单设了香案。司仪是村里的里正,他捋着花白的胡须,朗声唱礼:
“一拜天地——”
两位新人朝着门外的青天深深一拜。
“二拜高堂——”
周松端坐在条凳上,受了一礼。悄悄抹了抹眼角。
“妻妻对拜——”
周大丫和郝红相对而立,都在对方眼里看见了盈盈笑意。
真好啊……
她与大红这回,可真正成为了一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