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诈尸后我成了摄政王的白月光 > 第44章 缘由(第2页)

第44章 缘由(第2页)

细霰落在蘅芜睫毛上,她忽然想起及笄那年,冒雪去林府送贺礼。门房说相爷在书房,她隔着雕花槅扇望去,只见林昭远正对着一幅《寒梅图》临摹,笔下梅枝的走势,竟与长公主发间的玉簪分毫不差。那时她不懂,为何他画了又撕,满地都是揉皱的宣纸,直到今日才明白,有些东西越是想临摹,越是像雪地上的脚印,终将被新雪覆盖。

三日后,戌初刻。蘅芜站在林府西北角楼,望着长公主府方向腾起的火光。北风卷着火星扑来,烧得她脸颊生疼,忽然想起今早替林昭远誊抄《平叛方略》时,发现他在“长公主谋逆”四字旁,用朱砂画了三道连笔——那是他惯用的加急记号,与三年前弹劾河道总督时如出一辙。

“柳姑娘的字,倒比刑部的誊录官还工整三分。”身后传来沉水香,林昭远的玄色大氅扫过她垂落的袖摆,他望着火光,指尖抚过腰间“昭远”纹玉佩,“只是不知,长公主看见信末那朵隐在墨痕里的蘅芜花时,可曾想起,这是你母亲当年绣在襁褓上的纹样?”

蘅芜转身,看见他襟口染着半片暗红,像是溅上的烛泪,又像是血迹。这是她第一次见他身上有瑕疵,以往他总是端方如圭,连袖口的褶皱都熨帖得一丝不苟:“相爷怎知,妾身会在信里画蘅芜花?”

“你十三岁时,曾在臣的奏疏折角画过。”林昭远忽然侧过脸,睫毛在眼下投出阴影,遮住了她读不懂的神色,“那时臣便知道,柳家二小姐的字,醉翁之意不在笔。”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年她随兄长赴林府宴席,躲在书斋里替他整理奏疏,见他在“民瘼”二字旁画了朵小楷蘅芜,便偷偷在另一折角画了朵并蒂莲。第二日,她收到他赏赐的《淳化阁帖》,扉页上用蝇头小楷写着:“蘅芜生幽径,不与凡花争。”

“相爷可还记得,”她摸了摸鬓边的青玉簪,那是他三年前赏的,簪头刻着半枝寒梅,与长公主的翡翠簪形制相同,“去年冬至,您说妾身的小楷像初雪落在宣纸上,可如今……”她望着远处渐渐熄灭的火光,忽然笑了,“这雪,终究是化了墨,污了纸。”

林昭远没有答话,从袖中取出半幅残卷。蘅芜认出那是长公主的笔迹,“昭远,昭远”四字写得力透纸背,最后一笔拖出长长的尾痕,像道未干的泪痕:“长公主临终前,攥着这残卷笑了,说终于明白,当年你在她妆匣里放蘅芜香,原是为了提醒自己,这世上还有不攀附皇权的女子。”

蘅芜的指尖划过“昭远”二字,墨痕里竟掺着极细的金粉——那是她母亲生前最爱的妆饰,没想到长公主到死,都留着这样的心思。她忽然想起,上个月在长公主府看见的那幅《蘅芜图》,正是林昭远的手笔,梅枝旁题着“幽芳不逐东风去”,落款处的“昭”字,收笔处多了个小小的勾,像极了她临摹时的习惯。

“相爷可知道,”她抬头望着他被火光映红的侧脸,忽然觉得陌生又熟悉,“妾身临摹您的字时,总在‘远’字末笔多勾半寸——就像您每次与长公主说话,目光总要在她眉梢多停半刻。”

林昭远忽然转身,袖中滑出一张素笺。蘅芜认出是自己的字迹,那是及笄年写的未寄出的信:“愿为相爷案头墨,朝朝染素笺。”右下角用极小的字注着:“墨匣刻‘昭蘅’二字,取‘昭远蘅芜’之意。”原来他早看过,却一直藏在袖中。

五更天,蘅芜回到柳府,在妆匣底层发现封信,墨迹未干:“蘅芜生雪径,终是镜中花。”她认出是林昭远的笔迹,“蘅芜”二字的草书写得极淡,像雪地上若有若无的脚印。末句“昭远”二字的勾挑,比平日长了三分,仿佛他握笔时,曾在纸上停顿许久。

窗外,初雪覆盖了放生池,也盖住了池底那支碎成三截的翡翠簪。蘅芜望着镜中自己描了整夜的眉形,与长公主画像上的如出一辙,忽然明白:她耗尽十年临摹的,从来不是林昭远的字,而是他眼中,那个站在权力巅峰的身影。而她鬓边的青玉簪,终究只是他权谋棋盘上,一枚能写出“永不相见”的棋子,看似精致,实则脆弱如冰,终将在黎明前的寒夜里,碎成满地无法拼凑的月光。

更漏声中,她取出压在箱底的《昭明文选》,翻到夹着蘅芜花标本的那页。花瓣早已褪色,却还留着当年的香气。三年前的上元节,林昭远曾说:“蘅芜虽不艳丽,却能辟除邪气。”那时她以为,他是在夸她,如今才懂,原来从始至终,她不过是他用来辟除政敌的一剂药,苦香入喉,却终究治不了他心中的权谋之疾。

晨钟响起时,绿萝捧着件狐裘进来,见蘅芜仍对着镜子发呆,镜面上凝着薄薄的雾气,映得她面容模糊。“姑娘,该用早膳了。”绿萝轻声道,却见她忽然伸手,指尖在镜面上画了朵蘅芜花,墨迹未干,便被雾气洇开,如同她在这场权谋里,从未真正存在过的心意。

雪还在下,西跨院的梅枝不堪雪重,“咔嚓”折断了一支。蘅芜望着断枝上未开的花苞,忽然想起长公主临终前,托人带给她的话:“傻姑娘,男人的权谋,从来不会因为一朵花的绽放而停留。”此刻她终于明白,这满庭的风雪,原是早有定数,而她的暗恋,不过是这场大雪里,一片妄图逆流而上的雪花,终将融化在泥地里,连痕迹都不会留下。

日头渐渐升起,雪光映得满室皆白。蘅芜提起笔,在宣纸上写下“蘅芜局终”四字,笔锋颤抖,终究没敢在落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她知道,这场以爱为名的局,从她提笔模仿第一笔时,便已注定了结局——局中人皆是棋子,而她,连执棋的资格都没有。

窗外,有人在扫雪,扫帚划过青石板的声音,如同命运的年轮,一圈圈碾过这个冬日的清晨。蘅芜放下笔,望向远处的林府,那里依旧静悄悄的,仿佛昨夜的火光,只是一场虚幻的梦。而她知道,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霜降前三日,柳照雪站在长公主府后巷,望着朱漆大门上的铜环,指尖捏着那封伪造的信笺,边缘已被冷汗洇湿。三日前在林昭远书房,他说“皇上对我兵权生疑,这门婚事必须应下“时,眼中闪过的冷光,比窗外的寒霜更刺骨。

“柳姑娘,公主在佛堂等您。“女官掀开角门,袖中飘出沉水香——与林昭远书房里的气息分毫不差,刺得照雪鼻尖发酸。佛堂内,长公主跪在蒲团上,鬓边翡翠簪子映着烛火,正是林昭远去年送她的生辰礼。

“照雪见过公主。“她跪下时,信笺上的云雷纹暗纹与长公主裙裾上的银线重合,“林相托妾身转交您一句话:三日后赐婚圣旨一下,臣便再无理由踏入公主府半步。“

长公主捏着信的手突然收紧,翡翠镯在腕间硌出红痕。照雪看见她盯着信末的朱砂印——那是她偷用林昭远的私印盖的,却故意在“昭“字收笔处多抖了半丝,像极了他平日给她改作业时的笔误。

“他他还是要娶别人。“长公主声音发颤,指尖划过信中“若公主再不起兵,臣唯有一死报君恩“的句子,“当年他父亲下狱,本宫在雪地跪了三天三夜,求皇上留他全尸,如今倒好,要用娶亲来断了本宫的念想。“

照雪望着长公主鬓角的银丝,想起半月前在宫宴,林昭远替她挡住御史弹劾时,曾在她耳边低声说“别闹“。那时她不懂,为何他对长公主总有三分隐忍,直到看见他书房暗格里,藏着的长公主十五岁时的画像。

“公主,“她忽然抬头,声音里带着孤注一掷的狠劲,“林相若娶了别人,便再无理由护您。唯有起兵清君侧,才能逼皇上收回成命。“

长公主猛地抬头,凤眼里映着跳动的烛火:“你可知,起兵便是谋反?“

“可您忍心看他娶一个不爱的人?“照雪想起自己被退婚的庚帖,藏在妆匣底层,边角已被泪水洇烂,“当年他在您帕子上画连心结时,说过昭远之心,唯公主知之,如今这话,可还作数?“

长公主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碎冰般的寒意:“作数,自然作数。所以本宫要起兵,为他争一个不必娶别人的世道。“

霜降前夜,演武场上火把如星。照雪躲在角楼,看见长公主身着金丝铠甲,手中令箭指向皇宫方向。她腕间的翡翠镯在火光下泛着血光,正是林昭远母亲临终前,亲手给她戴上的。

“报——林相率军驻于玄武门外!“斥候的声音让长公主身形一晃。照雪看见她捏紧信笺,指腹碾过那道多出来的笔勾,忽然明白,长公主早就知道信是假的,却宁愿相信这是他给她的最后暗号。

“开城门,迎林相。“长公主的声音平稳得可怕,“本宫要亲自问他,这赐婚,究竟是皇上的意思,还是他的意思。“

玄武门外,林昭远的玄色帅旗猎猎作响。照雪看见他骑马而来,腰间佩的仍是她送的“昭雪“纹玉佩,却在看见长公主铠甲的瞬间,眼底闪过痛楚。

“昭远,你当真要娶别人?“长公主的声音混着北风,惊起城头寒鸦,“当年你说若你嫁我,我便解甲归田,如今可是忘了?“

林昭远勒住马,月光照得他面容苍白:“公主,皇上对兵权忌惮已久,臣若不娶,满朝文武会说臣与公主结党营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