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新闻里总说,北京的雾霾很严重,本来她还以为没办法看到北京的天空呢。但她运气很好,火车落地,转地铁。出了地铁擡头就看到一片天空。
这就是首都啊。
是无数人追逐梦想的地方啊。
和十几年来时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後来毕业的那些年,总是很忙,忙着教学生画画,也忙着带学生出去考试。考完试,送走一批,又来了一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喊她季老师,她的画室也越开越大,忙不过来的时候,还有以前毕业的学生,来画室帮她的忙。後来画室没开了,她也是转手给了自己的学生。
她想要是交给其他人,她断然是不信任的。
这个画室,可是她一首创办起来的啊。
後来每次回到莫城,她都会去画室坐一坐。
画室的生源还算是不错,收的学费也是相对于来说较低的。她的画室算是那一片,最早开起来的画室了。後来陆陆续续开了很多家画室,但没有一家有她们家生源那麽多的。
季怡那时候还跟学校合作,接一些学校里面的课程,只是後来忙不过来,因此作罢。但是後来学校里的领导,总会联系她说,让她到学校上课,或者是送一些好的生源到这边来。
季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生,或者是一些小学生。
高中生也有,但是比较少,大多数高中生考入高中後,就会有他们学校那边的专业老师来带,到外面的画室就少了。
初中生大概学两到三年左右,参加中考,和专业考试。以美术特长生的身份进去到高中,最後以美术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和省考艺考。
倪染就是这麽念的高中,读的大学。
可以说,她的整个青春。
都是在季老师的陪伴下成长的。
季怡後来写故事的时候,也把倪染写进去了。
她说:“虽然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迷失了自己,但不可以否认的是,在那段时间里,我曾经也遇到过,非常重要的人。她总说,是我教会了她成长,可是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是她带给了我底气。”
让我觉得,人只要找到了热爱的事情。
就一定永远热泪盈眶。
“後来,她也找到了属于她的幸福。不是表象所看到的那种幸福,而是真切地,无可替代的那种幸福。”
-
季怡参加喜欢的作家签售会的那天,北京起雾。
雾霾开始将这座城市包裹,季怡擡头看着天空,嘴里说:“果然,北京的雾霾确实蛮严重的。”
但也抵挡不住,这座城市的魅力啊。
繁华,梦想,热爱,灯红酒绿。也都包裹在这座城市。随地可见的机遇。
如愿见到了喜欢的作家後,季怡内心非常激动,但她面露镇定。她故作很平静地对她莞尔一笑。但在离开的时候泪眼温顿。
她更加确定了自己想要在北京住在一阵子的想法了。
季怡在北京六环几近的郊区,季租了一个老房子。
一室一厅,六楼,附带露天阳台,没有电梯,走楼梯的时候,还能听到楼梯口呼呼地风。
九月,北京入秋。
北京晚上还是很凉的,季怡没有在北方生活过,皮肤干得不行,上妆就卡粉,搞得她每天晚上都敷面膜。试图挽救缺水的皮肤。
白天,她睡觉。
到了晚上,灵感思绪翻涌。
她抱着电脑写稿,有时候写累了,就换手写。
那段时间,她断网,闭关。
几乎不和任何人联系,就连晚上的动态都没有更新。她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想要写的东西,全部都写出来。
她整个人很平静。
她总会在下午的时候起床,去一趟集市,买两三天的菜。然後路过楼下附近的花店,买一束花。回到住所,自己简单弄一些吃的。
有时候会拍视频记录一下,大多数时候,都是很平和地吃完。然後开电脑,写不出东西的时候,就看书。
过一段时间,花快要枯萎了。
她就把花倒挂成了干花,然後用夹子夹在纸袋子边上,又换新鲜的花。
有时候空了,她就画画。
画花瓶里的花,画北京郊区的天空,画楼下蹿来蹿去的猫。眼睛看到的皆是素材,脑子里想到的,都是想要说的话。
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