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尸忆原型 > 第112章 过去的幽灵(第1页)

第112章 过去的幽灵(第1页)

“镜中杀人”案的侦破,展现了凶手利用环境与心理的极致狡猾,但也证明了在细致的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面前,再精妙的伪装也会露出破绽。然而,没等滨海警方稍作喘息,一桩尘封多年的旧案,如同幽灵般悄然浮现,带来了新的、更加令人心悸的挑战。

事情的起因,是档案室一次例行的电子化数据迁移。在扫描一批二十多年前的未结悬案卷宗时,一份泛黄的笔录引起了管理员的注意。那是关于一起代号“夜莺”的连环失踪案。五名年轻女性在短短三个月内相继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案件轰动一时,但限于当年的技术条件,最终成了悬案。

引起管理员注意的,是其中一名失踪者林晓月的男友,赵建国的询问笔录。笔录里,赵建国提到林晓月失踪前曾说过,感觉被人跟踪,并提到跟踪者“身上有股淡淡的消毒水味”。这个细节在当时的海量信息中并未被特别重视。

而就在最近,西区派出所处理的一起普通纠纷中,记录了一名男子身上有“浓重消毒水味”,引起在场警员不适。该男子的登记姓名,正是赵建国!

一个二十多年前悬案的相关人员,如今再次以带有相同特征的方式进入警方视野,这绝不可能仅仅是巧合!

李振在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调取了“夜莺”案的全部卷宗,以及近期涉及赵建国的纠纷记录。赵建国如今是一名社区医院的勤杂工,工作内容确实包括清洁和消毒。他性格孤僻,几乎没有社交,与当年那个悲痛欲绝的男友形象相去甚远。

“二十多年了……”李振摩挲着泛黄的卷宗纸张,眉头紧锁,“如果他是凶手,为什么沉寂这么久?如果不是,为什么偏偏是他,两次与‘消毒水’这个特征联系在一起?”

江雨在研究室仔细翻阅了“夜莺”案的电子档案。五名失踪者彼此并不相识,生活轨迹也无明显交集,唯一的共同点是年龄相仿(o-岁),外貌清秀,且都在夜间独自行走时失踪。当年的侦查方向主要集中在流窜作案和熟人作案,但都因缺乏证据而中断。

“消毒水味……”江雨沉吟着,“这在当时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描述,但现在看来,或许是一个关键指向。凶手可能从事与医疗、清洁、或者实验室相关的工作,这能解释其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处理痕迹),以及选择目标的一定随机性。”

她建议李振,一方面对赵建国进行秘密调查和监控,寻找其与当年其他失踪者可能存在的不为人知的联系;另一方面,重新审视当年所有的物证(虽然很少),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再次检验,看能否现当年忽略的线索。

对赵建国的秘密调查很快有了现。侦查员现,赵建国除了在社区医院工作,每周还会固定去城郊的旧货市场,在一个固定的摊位停留很久,似乎对某些旧物特别感兴趣。而那个旧货市场所在的区域,在二十多年前,恰好是其中两名失踪者最后出现地点的大致范围!

同时,技术部门对当年仅存的、从最后一名失踪者失踪地点附近提取到的几枚模糊脚印石膏模型,进行了高精度d扫描和重新分析。通过先进的算法比对,虽然无法直接认定,但其磨损特征与赵建国如今所穿工鞋的磨损模式,存在较高的相似度!

嫌疑,如同阴云般向赵建国聚拢。

然而,这些都是间接证据,无法直接证明他就是“夜莺”案的凶手。更何况,案件过去了二十多年,即便找到证据,也面临着追诉时效等法律难题。更重要的是,赵建国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他真是凶手,为何在犯下五起案件后突然收手,隐匿二十多年?

李振决定,正面接触赵建国,进行试探性询问。

在社区医院的一间小会议室里,赵建国面对李振和另一位老刑警,显得十分拘谨,甚至有些惶恐。他承认自己身上常有消毒水味,是因为工作原因。对于二十多年前林晓月的失踪,他依旧表现出悲伤,但言辞闪烁,似乎不愿多提。

“赵师傅,”李振看似随意地问道,“听说你常去城西那个旧货市场?那边好像离你上班的地方挺远的。”

赵建国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眼神闪过一丝慌乱:“啊……是,偶尔去,淘换点老物件。”

“哦?对什么老物件特别感兴趣?”李振追问。

“没……没什么特别的,就随便看看。”赵建国低下头,躲避着李振的目光。

询问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赵建国像一只受惊的兔子,紧紧蜷缩在自己的壳里。

“他在隐瞒什么。”回到车上,李振对老刑警说,“但他不像是那种能连环杀害五名女性的残忍凶手。他的眼神里,更多的是恐惧,而不是凶狠。”

江雨在听取了询问录音后,也有同感。“他的反应,不像是一个冷血杀手面对警察追问旧案时应有的状态。他更像是一个……藏着某个巨大秘密,害怕被现的普通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也许,他不是凶手,而是知情人?甚至,是凶手的帮凶?或者,他目睹了什么,因为恐惧或其他原因,选择了沉默?”

这个角度为调查打开了新的方向。警方开始重新梳理赵建国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二十多年前的。由于时间久远,这项工作异常困难。

就在调查似乎再次陷入停滞时,当年负责“夜莺”案、现已退休的一位老刑警,在得知案件重启后,提供了一条模糊的线索。他回忆说,当年调查时,似乎有个邻居提过,在林晓月失踪前,曾看到一个穿着类似医院工服的男人在附近徘徊,但当时并未找到符合特征的可疑人员。这个细节因为太过模糊,并未正式记录在案。

医院工服!消毒水味!

线索再次指向了赵建国的工作环境!但赵建国当时还年轻,不可能在医院担任需要穿工服的职务。

警方扩大排查范围,调查二十多年前,赵建国家附近,以及几名失踪者家或最后出现地点附近的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防疫站等)的工作人员名单。

在浩如烟海的旧档案中,一个名字逐渐清晰起来——孙福民,赵建国的亲舅舅。孙福民当年是市卫生防疫站的一名司机,经常需要搬运消毒器械和药品,身上难免带有消毒水味。更重要的是,在“夜莺”案生期间,孙福民的行车记录显示,他曾多次在案时间段内,驾车出现在失踪现场附近区域!而在第五起失踪案生后不久,孙福民便辞去工作,离开了滨海市,从此音讯全无。

所有的疑点,似乎都汇聚到了这个失踪多年的孙福民身上!

赵建国的异常反应,很可能是因为他知道内情,甚至可能参与了掩盖!他频繁前往城郊旧货市场,或许不是为了淘货,而是去某个与孙福民有关的地点,或者是在……祭奠?

警方加大了对赵建国的心理攻势,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通缉孙福民。

在巨大的压力下,赵建国最终精神崩溃,痛哭流涕地承认,他当年无意中现了舅舅孙福民车后备箱里的女性物品,心生怀疑,在逼问下,孙福民承认了自己绑架杀害多名年轻女性的罪行,并威胁赵建国如果敢说出去就杀他全家。赵建国出于恐惧,选择了沉默,并帮助孙福民处理了一些后续痕迹。孙福民逃离后,他一直活在愧疚和恐惧的阴影中,那些失踪者的照片和报道成了他永恒的梦魇。他频繁去旧货市场,是因为那里靠近当年他帮孙福民丢弃某些物品的河边,他总是在那里独自忏悔。

根据赵建国提供的模糊线索,警方在城郊的河道淤泥深处,打捞起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箱,里面赫然是当年部分失踪者的私人物品!

虽然主犯孙福民依旧在逃,生死不明,但“夜莺”悬案的真凶身份终于大白于天下。赵建国因包庇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被逮捕。

案件了结,但带给人的沉重感却久久不散。一个因为恐惧而沉默的共犯,让五个家庭承受了二十多年的痛苦与未知。真相虽然迟到,但终究为亡魂带来了一丝慰藉,也再次证明了,无论时间过去多久,罪恶的阴影终有被阳光驱散的一天。而警察的职责,就是永不放弃,成为那道执着追索的光。

喜欢尸忆破案局请大家收藏:dududu尸忆破案局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