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尸忆剧情详解图解5 > 第88章 新学期的风(第1页)

第88章 新学期的风(第1页)

暑假的余热尚未完全散去,滨海市警察学院迎来了新的学期。与上学期初来时的陌生与试探不同,这次的江雨是带着明确的计划和沉甸甸的责任感踏入校园的。

“新型犯罪研究室”的牌子,已经挂在了刑侦系三楼一间重新规划布置的办公室门外。研究室成员除了江雨作为负责人,还吸纳了系里两位对犯罪心理学和信息安全颇有研究的年轻教师,以及经过严格选拔的林薇等五名表现最突出的学员作为学生研究员。这间不大的办公室,将成为他们未来攻坚克难、探索未知犯罪领域的前沿阵地。

开学第一周,江雨没有急于讲授新课,而是组织研究室的全体成员,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开题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未来五年,我们可能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犯罪形态是什么?”

她将陈队笔记本中关于犯罪趋势预测的几页影印件分给大家,作为引子。

“老前辈已经看到了变化的端倪,”江雨指着复印件上的字句,“‘警惕那些藏在屏幕后面、用数据伤人的鬼’。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数十年经验的前瞻。我们需要比老前辈们看得更远,想得更具体。”

研讨会上,年轻的研究员们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视野和活力。

林薇先言,她结合自己关注的案例,提出了“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滥用”的威胁:“现在ai换脸和语音模拟技术越来越逼真,如果被用于伪造证据、进行敲诈勒索,甚至冒充公职人员布虚假指令,其破坏力将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现有的视听资料鉴定技术可能会面临巨大挑战。”

另一位擅长网络追踪的学员提到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与虚拟货币洗钱”:“传统的资金流向追踪在加密资产面前几乎失效。跨国犯罪集团利用匿名性极高的区块链和混币服务,可以轻松地将非法所得‘洗白’,这为我们追缴赃款、打击经济犯罪设置了巨大障碍。”

年轻教师们则从更宏观的角度提出了“算法歧视引的社会不公与潜在犯罪”、“物联网(iot)设备大规模被控形成的‘僵尸网络’攻击”,以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心理操控与舆论煽动”等议题。

讨论异常热烈,各种观点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江雨认真倾听着每一个言,适时地进行引导和总结。她意识到,这些年轻人所关注的领域,正是犯罪形态演变的最前沿。他们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很好。”在大家充分言后,江雨环视一圈,目光中带着赞许和凝重,“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已经出了传统刑侦的范畴,涉及计算机科学、金融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这告诉我们,未来的警察,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我们的研究室,也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主动拥抱这些跨学科的知识。”

她当场确定了研究室下阶段几个重点攻关方向:

ai合成内容(aigc)的司法鉴定与反制技术研究:与计算机系合作,探索如何快、准确地识别深度伪造的音视频。

虚拟货币犯罪资金流向追踪模型构建:尝试利用链上数据分析工具,寻找在匿名网络中追踪资金的方法。

基于大数据的犯罪预测与公共安全风险感知平台构想:探索如何合法、合规地利用公开数据,对潜在犯罪热点和新型犯罪苗头进行预警。

研究任务被分解,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林薇主动请缨,负责牵头第一个关于aigc鉴定的项目,她立刻开始着手联系计算机系的教授和研究生,寻求技术合作。

研究室的成立和这些前沿课题的设立,像一股新风,吹拂着刑侦系。不少原本按部就班学习的学员被这种探索未知的氛围所吸引,纷纷打听加入研究室的可能性。江雨没有盲目扩招,而是设置了严格的考核和准入机制,确保研究室能保持高效和专注。

与此同时,江雨主讲的《新型犯罪心理与行为分析》课程也进行了升级。她将上学期末“夜雀”案的侦破过程(在保密范围内)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融入课程,详细讲解了如何从微小的行为“签名”切入,构建嫌疑人心理画像,并最终指导侦查方向的全过程。她还邀请李振(在“夜雀”案正式结案后)来课堂上做了一次专题讲座,分享一线侦查员在应对高智商犯罪时的实战经验和心得体会。

这种“教官+实战专家”的模式,让学员们大呼过瘾,课堂效果极佳。

然而,就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时,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再次考验着这座城市的神经,也检验着江雨和她的团队初步构建的预警思维。

九月下旬,滨海市多个小区的居民陆续报警,称自家的智能门锁在深夜时分出现异常——有的自动开关,有的密码失效,有的甚至出刺耳的警报声,但物业检查后并未现硬件故障。起初,警方以为是偶的系统bug或网络波动,并未高度重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信息汇总到市局指挥中心时,值班员注意到了情况的异常:出问题的门锁涉及多个品牌,分布在不同城区,但生时间都集中在午夜至凌晨两点之间。他想起之前参加警院交流时,江雨教官曾提到过“物联网设备安全”的潜在风险,便将情况通报给了刑侦支队和警院研究室。

李振接到报告后,立刻警觉起来,一边安排人手调查,一边通知了江雨。

江雨和研究室的成员们第一时间聚集起来。他们调取了所有报警记录,在地图上进行标记,很快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模式:这些出现异常的门锁,几乎都位于几个正在试点推行“智慧社区”的大型新建楼盘!

“这不是巧合!”林薇指着地图上密集的标记点,“攻击是有选择的,目标就是这些联网程度最高的‘智慧社区’!攻击者是在展示能力,还是在测试什么?”

“或者是……在制造恐慌?”另一位研究员补充道,“智能门锁是家庭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如果连这道屏障都变得不可靠,会引起居民的广泛焦虑。”

江雨沉思片刻,说道:“无论是哪种目的,这都是一种挑衅,也是一种新型犯罪的预演。李队那边技术排查需要时间,我们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动机。”

她引导团队成员进行“犯罪动机侧写”:

·技术炫耀型:可能是个别黑客或小团体,为了展示技术实力而进行的恶作剧或挑战。

·经济勒索型:可能是为了演示漏洞,然后向门锁厂商或物业公司勒索。

·社会扰乱型:可能有更深层的目的,旨在破坏公众对智能安防系统的信任,制造社会不稳定。

“如果是第三种,”江雨神色凝重,“那这就不是简单的治安案件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危险的意图。”

她让研究室的信息安全专家尝试反向追踪攻击源,同时让林薇带队,搜集近期国内外类似的物联网设备攻击案例,寻找共同点和可能的行为模式。

研究室的快反应和初步分析,为李振的一线侦查提供了重要参考。警方加强了对那几个“智慧社区”的巡逻和监控,并通过官方渠道提醒居民注意智能设备安全,暂时启用物理钥匙等备用开门方式,稳定了民众情绪。

几天后,在李振团队和技术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追踪到了攻击来源——一个利用境外服务器跳转的僵尸网络控制节点,并定位到了位于本市的一名主要嫌疑人,一个某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曾因编写恶意程序被处罚过的年轻男子。

抓捕行动迅展开。在其住所,警方不仅找到了用于动攻击的设备和代码,还现了一份未完成的“宣言书”,其中充满了对现代科技社会的仇视和对“打破数字囚笼”的狂热鼓吹。

动机,偏向于社会扰乱型。幸好现和处置得早,未造成实质性的重大损失和恐慌。

案件告破后,李振特意来到警院,向江雨和研究室团队表示感谢。“这次多亏了你们的提醒和侧写,让我们没有把它当成简单的恶作剧处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你们这个研究室,成立得太及时了!”

江雨看着身边那些因为参与实战分析而兴奋不已的年轻面孔,心中感慨。理论的种子,只有在实践的土壤中才能生根芽。这次事件,无疑给研究室的全体成员打了一剂强心针,也证明了他们工作方向的价值。

新学期的风,带着挑战,也带着希望。在江雨的引领下,这群警界的未来之星,正迎着风,开始他们守护数字时代安宁的初次启航。而江雨自己,也在这传承与开拓的路上,愈坚定和从容。

喜欢尸忆破案局请大家收藏:dududu尸忆破案局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