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五十年代女材料学家有哪些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2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2页)

确切地说,研究所里许多年轻技术员基础薄弱,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停留在经验层面,而苏联的教材要麽晦涩难懂,要麽藏着掖着,无法满足国内快速发展的需求。

就比如,这次她与彼得罗维奇比拼的开始,沈阳所的技术员未必没有意识到苏联提供的数据有问题,但由于理论知识所限,所以往往不能理解问题核心与本质是什麽。

如果掌握的知识更深入些,那麽,即使没有她陆向真这种犟驴,大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概率也会少一些。

能少走点弯路,就能节省失败産生的损耗,这对现在一穷二白的共和国来说,是很重要的。

于是,向真自己琢磨着,琢磨着,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愈发清晰:她要编写教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她认为,这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这个决定可不容易,它几乎耗尽了她所有工作之外的精力。白天,她依旧是那个雷厉风行的陆副主任,主持项目丶解决难题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夜晚,宿舍那盏昏黄的台灯下,就成了她新的战场。

桌上堆满了各种俄文丶英文的技术文献丶内部简报丶她密密麻麻的实验记录本,以及大量空白的稿纸。

值得一提的是,俄文的技术文献还得感谢安德烈·伊万诺维奇的倾囊相助。他是个很优秀的学者和工程师,在苏联专家团里的地位也很高,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可靠的朋友,与向真的关系,堪称中苏友谊的典范,于是搜集到的俄文资料可谓非常丰富;而英文的资料出于各种原因,能搜集到的就少得可怜了。

不过,资料能搜集到一点是一点,她脑子里还有许多穿越前的知识,恰好她的记性还不错,所以这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如何深入浅出地将那些深奥的金相学原理丶复杂的相变理论丶晦涩的位错机制,用最清晰丶最符合国人思维逻辑的方式表达出来。还要结合国内的实际生産案例,用最简陋条件下能进行的实验去验证理论,让大多数理论基础并不牢固的共和国技术员看得懂丶行得通,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她伏案疾书,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在纸上飞快地演算推导,时而烦躁地抓抓头发。

啊,头发,我的头发,好像越来越少了……

“晶界不是一条简单的线,它是材料的‘高速公路’,也是‘事故多发区’。控制它,就控制了材料的命脉……”她写着写着,又觉得过于口语化,皱着眉头划掉重写。

“扩散的本质是原子在能量驱动下的‘搬家’……”她尝试用更形象的比喻。

灯光将她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壁上。她常常写到後半夜,困得眼皮打架,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或者用冰冷的湿毛巾狠狠擦一把脸。桌上那个搪瓷缸里的水,总是由热变凉。

沈屹知道她在做什麽,即使她写教材不是在工作间和实验室中进行的。他通过孙继廷,不动声色地将所里资料室所有能找到的相关文献,甚至托人从北京丶上海等地搜集的零散资料,都恰好送到了陆向真的案头。

有一次,他甚至在走廊偶遇抱着厚厚一叠资料丶脚步虚浮丶眼下乌青浓重的陆向真。她显然熬了通宵,眼神都有些发直,差点撞到他身上。

“沈所长。”陆向真吓了一跳,连忙站定,下意识想把怀里的稿纸藏到身後。

沈屹的目光扫过她苍白憔悴的脸和那叠写满了工整字迹的稿纸,眉头不自觉锁紧。他比她高很多,这个角度能看到她低垂的丶浓密得像小扇子一样的睫毛,在她疲惫的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她的头发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乌黑,却也有些毛躁。

“注意休息。”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淡,听不出情绪,“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知道了,谢谢沈所长。”陆向真含糊地应着,只想快点离开。

擦肩而过时,沈屹的视线落在她纤细的脖颈和单薄的肩膀上。太瘦了。他想。根据档案,今年她才二十二岁,比自己小了整整五岁。他在冀察敌後区的战火里摸爬滚打时,她还是个刚读完高小的小丫头。

她看他的眼神里,总带着点学生气的天真和一丝畏惧……或许,他该对她多点耐心?也该让食堂多给她打点肉,沈阳的夥食总比鞍钢强些。女孩儿家,该长得结实点。这麽瘦,怎麽扛得住研究所这麽重的担子?

这些念头在他心头像飞燕一样快速掠过。

陆向真编写的《金属材料微观组织与性能基础》初稿完成时,并未引起太大波澜。但当它作为内部培训资料下发到各项目组和车间技术员手中後,反响却出乎意料地热烈。

“陆主任,您这本册子太管用了!以前看金相图跟看天书似的,您这麽一讲,再配上图,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激动地找到她。

“向真姐,您里面那个用盐水模拟晶界腐蚀的小实验,我们车间自己试了,真神了!”向真在鞍钢的朋友,女工李秀兰在信里兴奋地写道。

连孙继廷也感慨:“小陆啊,你这书,深入浅出,把咱们的经验和现代理论串起来了,是开山之作啊!部里要是知道了,肯定要推广!”

这本凝聚着陆向真心血丶用最朴素语言写就的教材,竟然引起这麽大的反响,这是令向真没想到的。她更没想到,在多年後,它甚至被奉为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奠基之石之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