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上京指什么地方 > 章六十六(第2页)

章六十六(第2页)

姬圣筠阅读完信笺後,心中对柳念的计谋颇为赞赏。

她当即密会那些言官丶太学士等,神色凝重道。

“如今恒家军蒙冤,皇帝受奸臣蛊惑,欲行昏庸之事,尔等身为朝堂之臣,当以天下为己任,将这真相公之于衆,让百姓知晓皇帝之过,奸臣之恶!”

那些言官和太学士听闻此言,义愤填膺,拍着胸脯保证。

“长公主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为恒家军正名!”

一场舆论风暴悄然掀起,言官们在朝堂上慷慨陈词,言辞犀利地指责奸臣祸国殃民,误导皇帝做出错误决策。

太学士们则在各大书院丶学府中传播“皇帝被蒙蔽,恒家军冤屈”的说法,引得学子们纷纷议论,对恒家军的遭遇深感同情。

且柳念还让卢家兄弟安排人手在民间广泛张贴榜文,那些榜文被张贴在城门口丶街市丶茶楼等人员密集之处,上面详细记载了恒家军的赫赫战功,以及他们如今所遭受的不白之冤。

榜文言辞恳切,字字泣血,引得过往百姓纷纷驻足观看,不少人看後对恒家军的遭遇痛心疾首。

除去张贴榜文,柳念还想到了利用僧道传谣,要玩舆论她就玩个彻底,结合宗教的力量,效果肯定更为显着。

她让凤媒联系各大寺庙与道观,给予一定好处,通过僧道在讲经说法丶做法事之时,巧妙地将“万军忠良将死于冤狱”的消息散播出去。僧道们在民间本就有着较高威望,他们的话百姓们大多深信不疑。

一时间,恒家军冤屈,皇帝被奸臣蒙蔽的说法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柳念的精心策划下,谋反的罪名被巧妙地转化为清君侧的正义之举。

恒家军塑造出了万军忠良将死于冤狱的悲情形象,成功占据道义高地。

百姓们对恒家军的同情和支持日益高涨,纷纷表示愿意为恒家军讨回公道,这股民间舆论的力量,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为恒家军後续的行动正名。

太师在得知民间舆论的风向转变後,气得暴跳如雷,将书桌上的物件横扫一地。

“好一个柳念,竟想出如此计谋,坏我好事!我定不会让你们得逞!”

然而,此时的他,已然陷入了被动局面,想要扭转乾坤,已是难上加难。

但这老贼仍不死心,那点子阴险算计转得比陀螺还快。

他当即乘轿入宫,面见皇上。

“陛下!舆情涛涛皆是虚火,愚民懂什麽?只要恒家军成过往云烟,风浪自平!臣今夜愿替陛下分忧!”

皇帝近日在朝会上被言官们烦得一个头两个大,对恒家军更是厌恶到骨子里,既然太师有法子,皇帝自然默许。

太师回府即刻召来死士,压着嗓子,字字如淬毒寒针。

“亥时三刻,动手!投于水井与上游河道,剂量要足!务必无声!”

恒家军驻地一片寂静,死士绕开巡防队,潜进火房後头的水井旁。

恰在这个当口,王老婆子揉着老腰咪蒙起夜,忽听井边传来似石子落水之声,她心下一咯噔,睡意全无,猫着身子藏进柴堆的暗影里,屏息窥探,只见两条人影鬼魅般从井台边溜走。

待走远了,王老婆子赶忙摸到井边,借着微弱的月色定睛一瞧,嗐!水面上竟漂着些未曾化尽的粉末!

她转动辘轳提上来半桶,水色浑浊,闻过还有些晕乎感。

想起近日风声鹤唳,王老婆子不敢耽误,匆忙去到营帐那边寻柳念。

“大事不好!有人给咱井水里下毒啦!”

柳念一听这话,披了件外衫就赶忙去叫恒峥丶恒景几人。

待大家都到井边,恒景舀起一水瓢,指尖蘸了一点嗅闻,又仔细看了看那粉末残留,判断这是剧毒——鈎吻,又名断肠草,中毒後头晕丶四肢麻木丶呕吐或腹泻,最後因呼吸衰竭而亡。

柳念怒极反笑,泼出瓢中剩馀的毒水,皇天不仁,就休怪她掀翻这天。

井边不是说话的地方,柳念率先出声,让衆人去到主帐,并火速下令,全营封锁消息,所有饮用水源立刻更换,并由恒景研制解毒水备用,同时一个堪称胆大包天的计划已在她脑中成型。

恒家衆人与柳念自铭县相识起,一同经历过大大小小数次危机,且柳念与恒峥又有非同一般的关系,柳念早已被他们视作家人中的一员。

她是个极其有谋略的女子,从攻打洪县时他们就知晓,她的智慧远超寻常人,他们能从颠沛流离丶弃城而逃走到如今受万人敬仰的高度,柳念她厥功甚伟。

而今夜,烛火轻响,随着柳念的唇一张一合吐露出计划,他们渐渐脊背生寒,胸腔炽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