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全诗 > 匪祸(第2页)

匪祸(第2页)

“他已经死了,甚至罪名里还有一条轻啓边衅。”

秦文清猛然转开脸,俞行简却看到那双琥珀色眸子里一闪而过的,水光凄惶的讥诮。

“这些年的有功坐罪,我们见的丶经历的难道还少吗?”

为民请命者尸荒野,恶鬼伥傀脑满肠肥。

佞人当道,忠良见疑,无辜者横死。

多可笑。

“京城里的贵人都不在乎,您又何必往前冲呢。”

“俞叔父,我不能看您重蹈覆辙。”

李良符绍治十六年坐罪处斩,俞行简受此案牵连,再贬严溪参军。

十三年的飞来横祸,十六年的血雨腥风,江岭的官场倾轧至此,秦文清实在不愿再冒险,也不想赌新任制台大概率不存在的良心。

这位可是踩着李部堂尸体爬上来的。

俞行简张了张口,旧事沉甸甸坠在心里,终究没有再驳什麽。秦文清也很快收敛情绪,道:“我们运气还算不错,调防严溪三所的俍兵都是李部堂留下的精锐,和倭寇作战经验丰富。您只要守住城关,撑到总督署来援,馀下的,什麽都不要做。”

“那赵知州遇害的事……”

“先看看马显纯查的结果吧。”秦文清慢慢叹了口气,“如今赵知州殉国,同知暂掌政务,您总不好急着越权。”

援军来得比衆人预想快许多,江岭总督陆明钦领先锋部队连夜奔袭,在严溪城被围的第四日趁夜偷袭倭寇营寨,倭匪措手不及仓皇逃窜,城内守军见状出城合兵乘胜追击,斩俘千人。

严溪之困暂解,衙署衆人却依然愁云惨淡。赵知州遇害一案毫无进展,马同知在俞参军忙着领小股部队骚扰倭寇营地时,同样苦熬三夜,几乎翻遍全城,莫说浪人,连一条钵卷都没见着。

赵知州鳏居数载,平日住在衙署後堂,只有三两老仆相伴,连带着值守的两名差役,皆是一刀毙命,伤口形状似是倭人的打刀。人证物证疑犯俱无,眼看要成无头悬案,马同知实在怕陆制台问责。

出乎意料的是,总督大人进城安顿之後,不问案情,却点名要见文清先生。

这位陆制台二十有三,身形高挑,生得一副极好的皮囊,眉目间稠艳几近放浪,绮丽如醉花流霞。如今似笑非笑看着秦文清,目光里的威慑却是山倒海啸,千钧万钧。

“我看过横州府的行军志,四年前多亏先生离间横州海匪与倭寇,不然匪寇南北两面夹击,整个江岭难逃兵祸。”陆制台颇有兴趣地盯着秦文清,“有这样的才能,只在严溪施展,实在是可惜。”

“总督署缺个文议,不知先生有没有兴趣共商剿倭军计,平定海患。”

横州海匪为祸多年,奸诈阴险,降叛反复如家常便饭,当地官府吃了不少亏。严溪招安的那些人,至今却还安安份份在永南做工。

而且对秦文清这个名字闻之色变。

有意思。

总督大人惜才,想招文清先生做幕僚。

然而秦书吏无动于衷。

“陆总制过誉了,在下自知没有这样的能力,大人另请高明吧。”

说着就要转身离开。

陆明钦没呵斥秦文清的唐突,只看着眼前人的背影,问:“你们读书人不是常讲什麽修己以安百姓。如今国难危机,先生自囿于乡野,不觉得可惜吗?”

“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相荐撙,以相耻怍,君子不若也。陆大人,在下无心功名。”

陆明钦:“……”

陆制台行伍出身,寻常人在他面前这麽掉书袋阴阳怪气骂他,他早拔刀了。

人未尝不欲仕又恶不由其道是吧?

拐着弯骂他呢。

妈的,最烦你们这帮臭读书的。

然而陆明钦舔了舔後槽牙,只当是文人狷狂,终究没动手,秦文清也就真自顾自走了,又简单和俞大人讲过情况,在俞参军的叹气里告退回了家。

文清先生的青梧居在城东田水巷尽头,是座不起眼的青瓦小院。隔墙可见庭内一棵梧桐枝干高大,推枝布叶,可惜此刻时节不对,未能见青叶繁茂清晖满庭的盛景。

秦书吏换了衣服,洗去脸上刻意强调轮廓的矫饰,眉眼显出原本的清素柔和。正想着赵知州的案子出神,听见院内似有人推门。

她走至屋外,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跑过来,欢喜扑进她怀里,一双水汪汪的杏眼娇俏可爱,笑:“姐姐竟然先回来了。”

是她的妹妹,秦长忆。

秦文清摸了摸怀中人的头,一个蜂腰猿背的年轻男人跟在秦长忆身後进来,和她略打了个招呼。

青梧居的护院,蔺靖。

院中两人,加上俞叔父,是严溪城仅有的,知道她真实身份的人。最初她到严溪,女扮男装在俞行简身边做幕僚,是真想为剿匪出一份力。

如今却只求亲人平安,远离是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