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格格党 > 第63章 第 63 章 植物间谍5(第6页)

第63章 第 63 章 植物间谍5(第6页)

每年秋天,竹林用根茎储备能量,一整个冬天休眠储藏后,到了气温回升,一场春雨过后,竹笋便会一日一变快速生长。

【竹子贯穿了华夏的整个文明史,在人类刚刚诞生的时候,就已经融入了华夏文明里。】

【汉字从出现以来,不断地发展完善,这个时候“竹”文化已经刻入文字里。】【华夏5000年文明,有2000-3000年记载在竹简之上。】

从7000年前,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已经进入了人类的生活。

6000年前,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的符号和后面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象形文字的“竹”,和与竹有关的文字。

这是最早见于陶器的代表文字的象形符号,其后开始有甲骨文、金文。

在陕西、河北、山东等地,陶器均有“个”字图案出现,这里的“个”就是“竹”的意思,“竹”是由“个”字演变而来,因为竹子的叶子是由3片叶子组成,看起来像是“个”。

扬州的“个园”就是竹园。

甲骨文中的“雪”,就是竹子上面压着雪。

甲骨文的“云”就是竹子上面有一朵云,“笑”就是竹子摇摇摆摆的形态,让人忍不住联想风吹过竹林,竹叶哗啦啦的声音与人的笑声相似。

从战国到魏晋时期,竹简也被使用了约800年间,承载着华夏象形表意特征的方块汉字,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

从“个”演变到“竹”,再演变成“竹”部首,到康熙年间,“竹”部首的字增加到960多个,说明与竹的文化已经互相渗透。。

【华夏目前发现的竹简多为战国时期,最古老的事战国早期的曾简和信阳楚简,约为公元前400年。】

【在纸张出现之前,竹简是华夏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后来人们掌握了提纯竹纤维技术后,竹子又成了造纸原料。

早在1500年前的晋朝,华夏开始使用竹造纸。

到北宋时期,竹纸飞速发展,以浙江所产的竹纸最佳。

天幕特意放出竹纸的制作过程,与蔡伦造纸术相似,也需要把纤维煮烂、然后捞纸、晒纸。

这一次更为详细,让刘彻惊喜:“大汉不缺竹子,可以一试!”

大汉的纸张其实已经制造出来了,但是纸这样的好东西,多多益善。

破渔网和麻布可以做纸,竹子也可以专门做竹纸,再加上宫中技术越来越精湛的绣娘刺绣的地图书册等等,刘彻颇为满意。

当然,要是再来更好好东西,他也不嫌弃~

【除了竹简,在竹简上书写的毛笔也多以竹子作为笔杆,也就是竹笔。

在殷商文化遗址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可以看到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日常生活中,竹子也被运用在方方面面。】

荆咕还没说,民间百姓对竹子的应用各有想法。

“竹子建房子建亭子好用!”即将举行社戏前夕,村里的百姓快速搭建的台子,多是用竹子建造。

“做箩筐好嘚嘞!”篾匠一边灵巧地编织着竹篾的箩筐,一边夸奖竹子为他们全家带来的职业道路。

有这样一门手艺,他一人可以养活一家老小。

在他身边,还有大量的竹床、竹框、竹匾等生活用品,和夏季乘凉用的竹夫人,下雨用的竹斗笠、竹伞。这些技艺一直传至现代,依然在使用着。

“还有竹筏,竹车,竹轿子!”擅长做竹筏的工匠一边熟练地捆绑着脚下的大竹子,一边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

靠山吃山,他们这是靠竹吃竹,一家老小,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赚钱赚活路,都离不开竹子。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已经认识到竹子的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竹子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其叶、根、实以及茎秆加工而成的竹茹、竹沥、竹黄、竹荪都是治病良药。就连竹子即将死亡前开出的竹花,里面的竹米依然可以食用,炒熟之后十分美味。】

“不仅药用,也好吃。”

福建之地,少田地的山里,百姓离不开竹子,住也用,吃也用。

“春上没粮食吃的时候,吃竹笋也可以救灾。”

【竹制乐器自古就是“八音”之一,种类多达200多种,从西周时期开始已经形成了乐器的分类。】

笛、箫、笙、筝、竽、箜篌,单是看那竹子头就知道制作的原材料是什么。

还有一种特殊的乐器——尺八。

尺八同样是采用竹子制作,因管长一尺八寸得名“尺八”。

【可惜。】

【尺八原本是大唐的宫廷雅乐,但是现如今在华夏销声匿迹。反倒是唐朝时期作为吹禅法器传到日本后,日本保留下来,并且分为众多流派。】!

(AdProvider=window。AdProvider||[])。push({"serve":{}});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