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六日,凌晨,金山卫核心阵地。
寒意彻骨的海雾尚未完全散去,东方天际刚泛起一丝鱼肚白。然而,这份黎明前的静谧,却被一种更深沉、更压抑的轰鸣所打破——那是日军舰队锅炉的低吼,以及登陆艇动机密集的嘶鸣。
第八十八军前沿观察所内,何志远举着望远镜,镜片上凝结着一层细密的水珠。他的瞳孔微微收缩,倒映着海面上如同蝗虫过境般密密麻麻的日军登陆艇群。规模远昨日,这预示着柳川平助已经失去了耐心,决心投入真正的王牌。
“军座,确认了,是第九师团的船团。看这架势,至少是一个加强联队的第一波攻击。”参谋长周卫国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但更多的是一种临战前的冷静。“鬼子学乖了,艇群之间拉开了距离,还有加了钢板的火力支援艇护航。”
何志远放下望远镜,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一种历经血火淬炼后的坚硬。“预料之中。柳川平助丢不起这个人。告诉弟兄们,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他转身,大步走向设在一处加固过的半地下掩体中的军指挥部。马灯的光芒下,第旅旅长、各主力团团长、师属炮兵团残余军官、参谋人员已齐聚一堂,人人脸色肃穆,但眼神中并无惧色,只有一种即将与强敌决死的战意。这是一支真正的精锐,即使连续血战、减员严重,骨干犹存,军魂未散。
“情况都清楚了。”何志远没有废话,直接指向粗糙的沙盘,“鬼子第九师团,甲种师团,号称‘武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块硬骨头。但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啃上我八十八军这块硬骨头,就算不崩掉满口牙,也得溅他们一身血!”
他目光扫过麾下这些骁将:“我部虽经连日苦战,伤亡不小,弹药紧缺,但我德械师之根基尚在!各级指挥系统完整,老兵骨干仍在!今日之战,要点在于:”
“第一,梯次配置,弹性防御。”何志远的手指划过沙盘上由海滩向内的三道主要防线,“绝不与敌在滩头拼消耗。前沿阵地,由各团精选老兵组成的狙击小组和机枪小组负责,配备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机枪,利用地形和残存工事,以冷枪冷炮迟滞、杀伤、引诱敌暴露目标。主力集中于第二、第三道防线,利用我师擅长之土木作业,加固工事,形成多层次、可相互支援的火力网。”
“第二,火力集中,近战歼敌。”他看向师属战防炮连连长和重机枪营营长,“我们炮弹金贵,每一都要用在刀刃上!战防炮、迫击炮,隐蔽配置,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开火!目标:鬼子坦克和密集步兵!重机枪,构成交叉火网,放近了打,专打鬼子冲锋队形!”
“第三,预备队反击,专打七寸。”何志远的目光最后落在仅存的军直属警卫营营长和几名团长脸上,“各团组织敢死突击队,配备清一色的花机关(p)和二十响驳壳枪,手榴弹配足!任务不是固守,是藏在反斜面和交通壕里。待日军进攻锋头受挫,队形混乱之时,听统一号令,像尖刀一样捅出去,打他的侧翼、指挥节点!我要让鬼子的进攻部队,尾不能相顾!”
“另外,”何志远补充道,声音带着一丝寒意,“把各团所有神枪手集中,由魏大勇统一指挥,组成军直属猎杀队。不参与阵地防守,自由猎杀有价值目标:挎指挥刀的、拿望远镜的、操炮的、扛电台的!我要让鬼子军官不敢轻易露头!”
这套战术,融合了德械师的训练精华与当前战场的残酷现实,核心就是扬长避短,用智慧和老兵的经验,弥补兵力与火力的不足。
“明白!”众军官齐声低吼,眼中燃起火焰。这才是他们熟悉的打法,以我为主的打法。
“回去准备!告诉每一个弟兄,”何志远的声音斩钉截铁,“今日,我八十八军,就要在这金山卫,让小鬼子的‘武师’变成‘哭师’!”
“是!”军官们轰然应诺,迅返回各自岗位。
上午七时整,日军舰炮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猛烈炮击。地动山摇,整个金山卫仿佛要被撕裂。炮火准备持续了整整四十分钟,远昨日。
炮火开始向纵深延伸。海面上,数十艘登陆艇开足马力,冲向滩头。艇上的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士兵,脸上带着骄横与狂热,他们相信,在如此猛烈的炮火覆盖下,支那军的抵抗早已瓦解。
然而,当他们跳下登陆艇,涉水冲上滩头时,迎接他们的并非空无一人的阵地,而是从焦土和弹坑中射出的精准而冷酷的子弹!
“砰!”“砰!”“哒哒哒!”
精心伪装的前沿狙击手和机枪手开火了!他们使用的是缴获的三八式步枪,枪声清脆,射程远,精度高,在经验丰富的老兵手中,成了收割生命的死神镰刀。冲在最前面的日军军官和曹长,往往刚举起军刀,就被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子弹掀翻了天灵盖。歪把子轻机枪虽然性能不如国军的捷克式,但在近距离压制散兵冲锋时,依然致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军第一次冲击波在滩头就遭到了迎头痛击,队形大乱。
“八嘎!支那军还有抵抗!机枪!掷弹筒!压制!”一名日军大队长声嘶力竭地吼叫着。
然而,国军狙击手和机枪手打了就跑,绝不恋战,利用错综复杂的弹坑和交通壕迅转移,让日军的火力反击往往落在空处。
日军不得不放缓脚步,小心翼翼地展开队形,派出小队试探性进攻,这大大拖延了他们的推进度。当日军主力终于接近国军第二道主防线时,已经比预定计划晚了近一个小时,而且锐气已失。
“打!”
随着阵地上一声怒吼,第二道防线的国军火力全开!马克沁重机枪低沉连续的咆哮声再次响起,形成致命的交叉火网!精心布置的侧射火力点,将暴露在开阔地上的日军成片扫倒。中正式步枪的齐射虽然不如三八式精准,但胜在火力密度。更重要的是,德械师官兵严格的战术训练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各班排之间的配合、火力与运动的衔接,远非一般杂牌部队可比。
日军几次集团冲锋,都被硬生生顶了回去,在阵地前丢下了大量尸体。